《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zhangjing发起了2020-11-27
0
回复
8
浏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读书心得

襄城县幼儿园  孙艳鸽

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关注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儿童智力的开发有利。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生活状态是灵活、开朗、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不受限制和约束。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

到了大班,幼儿个性、自信心、创新意识的都有了进展。假期期间阅读和研讨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本书,书中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意识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艺术的发展,艺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美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还展示了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艺术来源于自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们应挖掘学前早期儿童生活中的艺术教育因素,将艺术教育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艺术教育具体体现在他们生活的过程中和行为中。比如玩时可听表达各种情绪的音乐。也可以可采用有说有唱的方式,如唱完歌后,读一遍歌词。这样不仅加深印象还有效提高记忆功能。总之,艺术融入学前早期儿童生活是使儿童接受艺术教育最容易、效果最佳的方式。

2、生活处处有艺术是形成学前早期儿童热爱生活的基础。只要稍进行观察我们就能发现学前早期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这是儿童特有的行为之一。艺术教育可利用学前早期儿童喜欢重复这一特点,让他们常听优美动听的音乐、重复练习。经过多次重复的音乐体验,不仅能促进他们听觉的发展,还能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当一首歌(乐)曲听到耳熟能详后,可增唱(听)新一首歌(乐)曲,以此类推,其他艺术形式也是一样。绘画、手工、音乐等艺术表现教学活动的开展,切实有利于儿童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在组织艺术表现活动的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教学活动的重难点,教学活动目标不可过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更合理的目标,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得着。

教学准备要充分,尤其是孩子经验的准备,教师要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了解幼儿现有水平,知识经验,这样才能制定更合理的目标。

教学活动导入设计要新颖有效,导入环节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俗话说,首先要开个好头,所以导入环节一定要设计好,要能导到主题上,同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艺术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右脑潜能,使直觉与抽象,情感与理智,非理性与理性得以平衡,奠定完全的人格基础。经过早期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也会继续研读《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把更多细节的问题想透彻、研明白,更好的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坚持艺术与体、智、德教育相结合,使教育中的“社会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相结合,使儿童的行为不但为了实用,而且可以拉开距离欣赏,使行为不但接受“善”和“真”的被动控制,而且获得“美”的自动调节,就能为完美人格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