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深思 躬身实践
——许昌实验小学孙亚琦北京学习有感
一、环境育人 自然成长
中关村三小的教学楼是有趣的,整个校园只有一座“C”型的开放形建筑。走进去,感受到的是舒适,是“家”的温馨。教室的一角放的有坐垫、靠枕,方便累的孩子舒适地休息。四、五、六年级三个班构成一个班组群,三个教室挨在一起,之间的墙壁可以推开,形成一个大的开放空间,大家在一起组成项目组活动。其间的一面墙上贴的婚纱照、小宝宝的新生照、全家福一下子吸引了我,题为“喜事连连”。原来,班组群内谁家有喜事了,都可以把照片贴上去。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老师不仅仅是班主任,她还即将是“新娘”。学生不仅仅是某班的学生,他还在家里新晋成了“哥哥”。师生、生生像家人一样互相关心着,欢喜着彼此的欢喜,感受着彼此的成长。校训中“家和成学”家的元素处处可见。三小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就是“我家和邻家”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三小和江西坳上结成伙伴关系,帮着坳上的农民卖红薯。为此他们制作了宣传海报“邻家孩子 我们一起卖红薯”,制定了销售方案,自编了推销词、口号,培训销售人员,走进社区销售。这个以关心和帮助家人为出发点的活动,动用了孩子的语文、美术、科学等各科知识,孩子在生活中成长着,充满爱心地成长着。
学校每周二下午为项目学习时间,完全交给学生。学校提供场所、时间,教师作为服务者。于是各项目在孩子们中欣欣生起。一块儿展示栏上看到了一个油纸伞项目学习的日程安排:9月12日——9月17日(项目启动,学生分组,选导师,思考。下面是学生们的自由留言“我们最感兴趣的关于油纸伞的问题”“学习单:油纸伞的历史、制作、寓意”)。9月19日——9月18日(提出本节课的任务目标,全面了解油纸伞;按小组开展学习;总结学习状况及各导师团队的任务达成度。)9月26日——10月8日……学习还在继续。环境提供给了孩子,项目交给了孩子,孩子们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用在旁边提供适时的帮助和指导。学习真实发生着,成长的足迹,清晰地看到。
二、家国情怀 知行合一
史家小学李梦裙老师所带的低年级班,午餐过后教室总会留下一些垃圾,而学生没有养成自觉捡起的习惯,学生值日情况并不乐观。于是李老师亲自拿起扫帚开始默默地扫地,第一天,有一个孩子去帮忙。第一周过去了,有三四个孩子能帮老师一起打扫了。两周过去了,帮老师值日的孩子能够自己排班打扫教室了。一个月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值日,想值日,于是小组值日,互相评价。有一天孩子们对李老师说“李老师,值日您不用管了,我们能行!”值日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培养了。在这背后的是李老师的家国情怀,关注到孩子们的劳动问题后,李老师做了家庭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劳动能力不重视,生活中不用孩子。而李老师知道习主席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师要以为国家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为己任,知行合一,教育成。
李洋老师的微型班会课以《整理真有趣》为题。史家小学设置了“童蒙养正 立规成范”的校本课程。一年级的孩子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会背了《韵化儿歌》整理篇:“小书包 真整齐 语数英 分类理 小位斗 有条理 书在左 物在右 读看毕 还原处 放学后 不遗漏。”但还是会有语文书出现在数学学习袋,数学本出现在英语学习袋现象。李老师就此现象专门在班会课上让学生强化分类整理。以校服乱放为学情,准备了这节班会课,教孩子们如何整理好帽衫形的外套。孩子们看着整洁的衣服和节约的空间,不由的心花怒放。由此李老师动之以情地引导学生,整理好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不仅美观,对其他的劳动者也减轻了负担。心怀国家,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人,给社会带来益处的人。
三、学无止境 行思坐想
史家小学七位班主任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分享,带给我的是震撼、感动以及力量。班主任需要真的关心关爱孩子,才会想到连续七年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们去北京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参观学习,从而让孩子养成了爱逛博物馆的好习惯,不仅逛北京的,全国各地旅游,不忘的是逛博物馆。因为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所以不是简简单单地逛,还想到了请博物馆的馆长到校给孩子们做讲座,讲孩子们感兴趣的不懂的知识。也是出于对孩子真正的爱,还推出了系列的成长活动。带着孩子们读关于故宫的书。从学校走向校外,从校外走进校园,从校园走向书中,从书中再走向社会。
因为对国家传统文化的热爱,曹老师想到了依托祖国的传统节日,涵养学生文化底蕴。背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讲传统节日故事,做与节日有关的民俗活动,春节泡腊八蒜,清明节画风筝、吃青团,中秋节设计月饼模子……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过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爱家爱国爱人。
正是对班级工作深入思考,系列打磨,蔡琳老师形成了超级系统的“习惯养成、传统文化、安全法规、爱家爱国、生态环保、身心健康”六大方面的课程群。有系统便有力量,班级工作乱而有序,杂而稳。在老师心中明镜似的,孩子怎么了,怎么办。因为思维的深度,范晓丽老师的的班级相继形成了金喇叭记者站,创立班刊《金喇叭风采》,召开“金喇叭生日party”……一颗金色的种子在师生心中开出了金色的花朵。
教育是一项缓慢而优雅的艺术,各位教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淀后的震撼。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最该借鉴的是他们的用心。万平老师说,只要有心就会生智。挖掘自身的最大潜能,想一想我的特色是什么?我的班级文化特色是什么?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相信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用心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自己班级的特质,拥有最适合本班学生的独一无二的班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