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李思文
4月12—15日,万平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赴北京参加主题为《从物理空间到成长社区现代性班级建设的层次与境界——第三届班级建设高峰论坛》的会议。
《从物理空间到成长社区现代性班级建设的层次与境界——第三届班级建设高峰论坛》由《新班主任》杂志社主办,邀请了大学院校的教授和全国各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名班主任开展了一系列讲座。
第一场是主题为《班级何为?何谓班级》的讲座是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员张鲁川教授开讲,张教授以案例为载体,从哲学角度出发,在比较中明析概念,在分析中陈述价值。用一个多小时时间,讲述班级从一个群体走向集体,自在和自为的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发挥作用。班主任何为?“何为”并非作为,而是“为了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班主任们面临不同的场景和情况,要因时、因地、因人,创造我们的作为。讲座内容理论水平高,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又结合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让我们受益良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李伟胜教授用幽默、真诚的语言讲述了《从管理到建设 班级的层次与境界》在中美的比较中核查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探索发现中美教育的优势。在生活和教育的转化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如果一个班级的师生能够理清民主型班级的主要发展阶段,那么,他们就可以据此衡量班级发展水平,更为自觉地理解自身成长状态,作出新的调整和创造,从而更为有效地推动班级向更高境界发展。
这些经验介绍,无论是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启发,还是情感的感悟,都使我有很大收获。其中赵慧超老师讲述的绿萝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赵慧超老师所带的班级四分之三的学生是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初任班主任,赵慧超老师发现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没有真正培养起来,而且班级凝聚力不强。于是,她确立了“以生为本,建班育人”的带班理念,确定了班级成长目标——让班级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和成长平台,让学生成长为雅行自信、阳光快乐的少年。通过养护绿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打造绿萝班级,让学生自觉践行规则。通过营造心灵家园,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通过创建成长平台,为学生补给向上能量。
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这一切令人心动的描述,大多发生在一个叫做班级的生命场中。班级是什么?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也形成了班级不同的发展层次与境界。如何把教室这样一个物理空间变成班级这样一个成长社区,从而有效解决每天困扰老师们的现实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本届班级建设高峰论坛为老师们搭建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铺设了专业成长的阶梯。讲演者声情并茂、内容深刻、理论新颖、震撼人心,让我受益良多、不虚此行。
我手写我心,真实的感悟,真情的表达!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