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邓红霞发起了2020-11-14
0
回复
12
浏览

新课改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为了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地指导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实现能力和情感态度个性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本文在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创建高效的三维课堂、以及教学反思这三方面做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三维课堂;高中数学

 

一、改变提升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而在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应具有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操作—探究—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进而共同发现新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授人以渔”应成为实施过程中的重点,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的特点。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教师应当探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创造,如何获取分析有用的知识,这样才能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建高效课堂

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都相对比较成熟,自制力也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对于任何一个从事高中教学的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高中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既包括学生内部的情况也包括学生外部的情况。问题情境则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由教师提供的具体活动场景和学习资源,用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2、实现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在教学提倡的重要理念,教师课讲得再好,学生大脑没有动起来,不能主动学习,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数学更是因为其学科特点使许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明知数学很重要也望而却步。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许多教师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认为以下的几个手段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一、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发展学生思维。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二、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

三、教师本身要有积极进取、朴实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态度决定课堂的态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这样一个教师必然会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从而具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能提高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程度和好坏对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保障,教师的点拨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获得提高,同时产生乐趣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那么一定能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3、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一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40分钟内就加以解决;二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4、及时总结,适当鼓励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这可以从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得到验证。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对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情,他的期望使这座少女雕像“活”了起来。1968年,瑞典教育家罗森塔尔对美国一所小学18个班的学生进行的试验,进一步表明外界的殷切期望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激励效应,即“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三、做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用来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创建三维高效课堂的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和课堂结构,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其实,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契可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这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魏国栋, 吕达。 普通高中新课程解读[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郑大年。 学校学习的反思与重构[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