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逻辑思维性比较强。因此,一般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学得比较疲惫,教学效果不佳。如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爱学就成了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教师教学目标,不仅要讲授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对于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我来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是我的努力目标。从事了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后,我本人经过新课标、教育培训、教育网络资源学习,也总结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经验:
一、实物展示、现场实践来承载数学
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知识时,我先用与圆柱、圆锥、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体的特点,并能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亲自去商店、市场、与妈妈买菜等活动感受所见物体的形状与分类。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加强了学生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实践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遍布生活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学习了“圆的知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通过这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史,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进数学故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我们在讲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时,可以引入《小高斯发现数学定律》的故事,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时可引入与国际象棋有关的故事,在讲解古典概型时可引入《百钱定军心》的故事等等,学生听完故事后,表示要向高斯、国际象棋发明者、卫青等学习,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创造发明,从而引导学生的心理由无意识向有意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由兴奋状态向理性状态的转化,促进了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这样,借助数学故事,既开拓学生视野,又激发求知欲望,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很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等。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容易理解,掌握扎实,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这样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增强了理解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课上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课改以来,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便会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实现学生“玩着乐着学数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思考怎样用好的教学方法把内容传授给学生,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看到他们真实、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找到适应学生特点的数学学科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教师把握数学的本质,挖掘其中的“营养”,将教材“学生化、趣化、活化”,以回归学生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并在实际生活中乐于寻找数学、发现数学。为此目标,我会在教学的道路上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