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许昌高中化学组在教学工作中心的指导安排下,开展了许昌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优质课比赛在化学组冯涌组长的指导下,年轻教师孙月老师,董晶亮老师,王绘景老师,陈玉芳老师,邢一鸣老师参与了角逐。此次优质课大赛充分激发了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5位教师青春澎湃,激情洋溢,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个性和风采,较好的呈现了我校在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由于学校分两个校区,老师比较分散,比赛共分为两个场地,分别为八一路校区场和建安大道校区场,5月25日上午,八一路校区化学组老师齐聚齐贤楼五楼竞赛教室进行角逐;5月26日上午,建安大道校区化学组老师齐聚2号教学楼207教室进行角逐。
25日上午,首先上场的是孙月老师,她以魔术——无中生火的实验引入了新课乙醇。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能力。
化学组的评委老师与八一校区化学老师在认真听课并且记录课堂情况。
孙老师准备的详尽的导学案,学生通过导学案可以快速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让课堂更有针对性。
课堂过程中钠与乙醇的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为氢气。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经过孙老师的精心准备,她改进实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孙月老师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
孙月老师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课堂结构完整,课堂节奏把握较好,授课过程中语言抑扬顿挫,深受学生欢迎。在课堂引入上做的很细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授课过程中略显紧张,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第二位出场的是董晶亮老师,在本次比赛中,董老师是参赛选手中唯一的一位男教师,授课过程中董老师也展示出了男教师的阳刚之气。
董老师以西瓜电池实验开题,引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原电池,在实验中当两个金属片同时插入西瓜中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这时候产生了电流。这个实验使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产生了极大兴趣,同时也让物理学科中的电与化学中的化学反应联系起来。
董老师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微观电子的移动给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楚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是电子的转移产生电流。
这节课董老师以探究实验的形式完成了本节的授课,授课过程中完成了八组实验,其中第六组、七组、八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每组实验环环相扣,极大的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展示出了化学学科的美,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会出现一些意向不到的现象,我们化学老师要能抓住这些瞬间,就如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第8组实验中,在实际实验中电流表会发生微弱的偏转,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现象。
第三位是王绘景老师,王老师通过两颗娃娃菜的保鲜现象引入了本节课所授内容——醛。两颗娃娃菜,一个接触过醛,一颗密封较好,接触过醛的菜比较新鲜,根据醛的防腐蚀的性质引出了这节课。
王老师准备的导学案
王老师在展示银氨溶液的配制实验
展示出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
王老师对这节课的自我点评
王老师在这节课的引入上是很新颖的,通过不同的现象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授课过程中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特别是运用类比的方法推出甲醛与银氨溶液、新制强氧化铜的反应,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技能,王老师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到位。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电脑死机的问题,在课堂紧急情况处理上王老师加强努力。
26日上午第三节,在建安大道校区举行了后半程的比赛,首先上场的是陈玉芳老师,陈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萃取实验。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比较复杂的高中化学实验,学生学习过程中因为知识储备不足,对实验理解困难。陈老师从实验的目的、原理出发,分析实验中难点和强调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彻底剖析了萃取实验。
认真听课的化学组老师
陈老师详细的导学案
陈老师在对实验药品进行讲解严格并按实验要求取用药品。
实验中的认真的陈老师
实验过程中很明显的实验现象,碘水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为水,下层为紫红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陈老师分享本节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以及讲后的教学反思。
通过陈老师介绍,这节课她是结合高三学生对萃取实验知识点比较模糊而选取的这节课,在讲课过程中,陈老师思路清晰,备课充分,课堂驾驭能力强,同时力求把知识完完整整传授给学生。由于实验过程复杂,对实验中的一些很细操作上努力做到精细,准确。
最后一位登场的是邢一鸣老师,邢老师结合自己教学情况,精心设计了一堂优质课。邢老师以生命的起源谈起,引出了本节课所讲内容——甲烷。
在课堂教学中,邢老师加入了科普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最后邢老师总结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学反思。这节课是邢老师教态自然,思路清晰,能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活动也丰富多样,特别在讲解分析甲烷结构时,举例恰当。在问题的衔接和知识点转化方面需做稍微调整,这节课将会更加精彩。
五位老师的优质课,从课题的引出,到课堂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均运用本节课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价值层面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自己受益匪浅,反思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对关键知识点的传授是否恰当,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是否出现偏差,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化情况,这些都需要自己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努力把一节节的优质教学过程带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