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指同一个课不同老师上,让后对比总结,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课顺构指同一个课题,现有一个老师献上,然后大家讨论总结改进,再由第二个老师在改进基础上再上。。。。。。
我就是主张在熟悉学生“已知”的情况下来开拓学生“未知”的领域就是最好的“构”式定律。
“异”字在最近流行的课坛上大行其道。但“异”是手段而决非目的。那便是通过“异”让大家广开言路去琢磨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
无论是教学课程的理解、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或者是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思想的底蕴在支撑。
即便教参说得再明确的重难点的设置,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绝对会出现偏差。
也许会有人“授之以鱼”,也许会有人“授之以渔”。这“鱼”与“渔”对接受者而言意义相当了得,但同学们恐怕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方能明白。
我们都期待中国人乐于接受的大团圆式结局。所以“殊途同归”那是最好不过的。
各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