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下午好!
站在这里,其实很忐忑,因为在座的有浸淫讲坛三十多年的老教师,也有已经是学校中坚力量的青年才俊,但是既然接了这个任务,尽管对如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这个问题的探讨还很肤浅,但还是斗胆作一次抛砖引玉式的发言,恳请各位指正。我认为所谓课堂效益,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的主、客体相互促进、有机结合,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程度的有效性。课堂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程度和知识的转化程度。我以为一堂好课的效益标志,就是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的双边活动,都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收获,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有的老师说:我扎扎实实地备课,认认真真地上课,一心想让学生学好,可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总是不够主动,就是不配合,这是何道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离开学生本身的所谓教学最优化,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如果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那么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得如何出色、讲解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所以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备课前一定要了解学情。就是要知道他们已经有了哪些储备知识,是否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一些能力,还有哪些知识他们还不知道等等。如果你不知道这些而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准备,那就一定会出现上面老师说的情况。因为你准备的内容可能是学生已经会的,那他就觉得没意思了;也可能是他怎么也学不会的,他就不愿学了。前两天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青年教师在谈到教学感悟时菅丹丹老师说:我原来觉得自己备的课内容如何如何丰富、设计如何如何巧妙,但是上课时却经常得不到学生的回应,感到普通班的学生根本没法教,心中特别苦闷。但是后来当我转换了思维,认为我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我看到的都是他们的优点,在备课时只想他们能否接受,上课时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下课后看到学生都有所收获,我就感到了幸福。这话说得多好啊,所以我要说我们一节课要想有效,首要做好的就是弄清自己学生的现有水平,然后采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有的老师说:我在课堂上也常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始学生很高兴,可后来怎么就不管用了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那要怎样做,学生的兴趣才能持久呢?苏霍姆林斯基已经给我们了答案:接近和深挖事物的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主要源泉。所以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要想让你的课堂效益高,就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只是通过看似热闹的游戏或者是形式化的讨论,它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的设置来实现的。比如我曾经上过的一节课《苯酚》,开始用药皂、苯酚软膏以及苯酚软膏的说明书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社会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引起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后来整整一节课就是由以下问题组成的: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为什么你们观察到的是粉红色呢?为什么苯酚不慎粘在皮肤上要用酒精洗涤?根据苯酚的的结构,再根据苯酚药膏说明书提到的“色泽变化”、“不能与碱性药物共用”等信息,你能推测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产物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呢?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同样含有羟基,为什么苯酚有酸性而乙醇没有酸性?苯酚中苯环对羟基产生了影响,那么羟基对苯环是否也有影响呢?苯酚还有其他的检验方法吗?大家能否根据苯酚的性质推测酚类物质的性质?我们知道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但是为什么还能把它掺入到药皂和药膏中呢?试想学生的思绪被这一个个问题牵引,然后再得到解决,他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学习的乐趣,他怎能不听课?
那么除了激发兴趣,还有哪些办法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要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土壤。那么该怎么样才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所以我想说的第三点是老师们应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提到情感,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激动、高兴、愤怒、烦恼、忧郁时的表情与语调吧,如果你能把这些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你的教学语言就有了情感、你的表情就会非常生动、你的学生就不会说听你的课没劲了。有的老师说我是教理科的,不像语文那样语言生动,全都是符号、公式、逻辑推理,怎么融入情感呢?那你能不能微笑起来,你的语调能不能抑扬顿挫起来,问学生问题时你能不能带着疑惑的表情,学生回答完后你能不能兴奋的给他个赞美,其实做到这些真的并不难。你只要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需要,就能和他们建立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发表见解,才能够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所以在你的课堂上请不要吝啬那些溢美之词,把它给你的学生,你的学生怎么能不喜欢你的课,怎会不去主动学习呢?
一堂课结束,总有一些东西撞击着你,有成功的喜悦,有处理不当的懊悔,有应对偶发事件的教学机智,这些都对你以后的教学很有帮助。所以我想说的第四点是我们应该学会不断积累、并且进行反思。这样不停的积累与反思不仅能提高你的教学水平,同时它也是你写论文的素材。
其实,“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益”这个看似浅显实则不易的问题,见仁见智,众说不一,究其根源,每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都是“教无定法”所致。我今天说的也只是自己的一些教学感受,并不一定都对,并不见得适应于每一个老师,不过我想,只要是一个有责任感事业心的教师,都会彰显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人云亦云,都会想尽办法不断地“自我超越”,让自己所上的每堂课都能够生长出激情与快乐,放射出睿智的光辉,产生出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