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创建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李丽敏发起了2021-11-16
3
回复
22
浏览

小组创建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促进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老师普遍的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过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教师缺少必要的讲述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少必要的讲述和指导。由于在课堂中,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有的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2.各抒己见合作能力差。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3.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刚开始时学生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没有了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

4.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小组合作刚一开始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这样一来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合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此,有以下的解决策略仅供参考:

1.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意图、要求、步骤等以免学生无所适从。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3.要合理搭配成员结构。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结构应合理搭配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总之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只有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探讨并进行再一次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所有回复
  • 李娅丽 2021-11-16

    很实用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zlxzlx 2021-11-17

    小组创建困境大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水平高点的学生对水平低的学生有点看不上,这就需要班级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促进组内成员的融合

    二、小组创建中小组长的选择:小组长选择要求表达能力强,知识功底好,善于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

    三、小组创建中,小组成员的配置:组内成员各有优势,这样可以达成互补,各个学科均可以依据班级建立起来的这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

    一点小体会。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wsf316408938 2021-11-24

    我在上课讲题的时候经常是小组讨论后,写出需要讲的题号,然后在重点讲解。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学生思维相近,相互解答更利于其他学生接受。同时小组解答,针对性强,疑难覆盖面广。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