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但凭借现有知识一时无法解决的心理困境和想要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诉求。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感染下,会积极进行探究,在潜移默化中攀握知识、提高能力。
1结合新闻创设问题情境
在“基因工程”教学中,可将新闻热点整合为课程资源,创设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情境。例如,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在中国诞生。这一消息刷屏了网络,贺建奎宣称;基因编辑使他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赞成还是反对?基因编辑是如果操作的?此外,还可利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转基因食品、杂交水稻的培育等学科热点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牛的求知欲,提高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我国生物学科技后备军,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即课堂,处处皆教育,润物细无声,教育应无痕。江苏教育学院兼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吴举宏教授强调:把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特别是学生非常关注的有趣生活现象和问题等,那将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讲解叶绿素的功能时,可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蔬菜种植户,为了增加产量,你会在蔬菜大棚里安装蓝光或红光灯管还是绿光灯管?为了让学生掌握“顶端优势"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通过PPT呈现校园里侧枝少的树木,并提问:假如任命你为学校的管理员,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树的侧枝长得更茂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引人农业、园艺等知识可丰富教学资源,构建生动而丰富的课堂,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让其在乐中学,并学有所用。
在学习致癌因子时,可联系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香烟里的尼古丁为什么是致癌因子?倘若你是禁烟活动的筹办者,你会怎样进行宣传?又如,经常有新闻媒体报道,有人在搬进新房几个月后不幸罹患癌症,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要给新房除甲醛,你知道怎么办吗?对于这些问题,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创新,交流分享。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能自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在讲解“渗透作用"前,可从常见的生活材料人手剑设问题情境,导人新课:卖菜的婆婆会时不时酒些水到蔬菜上,这是为什么呢?新课结尾再设问:大家能用所学原理解释卖菜婆婆的这一举动吗?新课导人中的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心。新课结束后的再设疑,不仅可与导入相呼应,还能让学生现学现用,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3结合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能力是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做中学,学生能锻炼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团结合作意识,从而全面发展。例如,在掌握了渗透原理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提问:实验室有两瓶未知蔗糖溶液,其中瓶浓度是20%,另一瓶是60%,哪位同学能利用渗透装置进行鉴别?
4通过诗词歌赋、民间谚语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活动的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若能引人人文知识,可有效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巧用歌颂细胞膜功能的诗,创设问题情境:“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啊,伟大的细胞膜呀!没有你,我会是何等模样!”设疑:这首诗表达了细胞膜的哪些功能?此问题可以作为有趣的导如或画龙点睛的总结。再如,利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词,以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民间谚语作为“先行组织者”的引导性材料导人或穿插于课堂中。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期待更多教师加人相关研究,为高中生物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