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浅探
zhuqiaoyun发起了2019-08-13
0
回复
7
浏览

摘要:教学评价被认为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系统地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生物学科的评价要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和方法,不仅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更要注意生物学基本技能、能力、科学方法和态度的评价。在新课改的实施与反思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生物实验教学评价的研究是发展必然趋势。

关键词:生物实验   教学评价   发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教学也离不开实验。所以实验教学是整个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力度,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制定明确、具体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该确立相应的测量与评价手段[1]。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是有着关键作用的,而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价研究也是极具价值的。

在教学评价一步步深入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其内涵、特征、方式等也都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先从文献阅读的过程明确生物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紧接着细化到对生物实验的教学评价,研究侧重于在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价发展。

一、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研究

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和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2]。在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内涵里包括三个独立的要素:评价主客体,评价目的以及评价方式。

  1. 评价主客体。即执行评价者与被评价对象。

在传统教学评价方案中,教师评价往往是以听一堂课作为主要评价形式,忽略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以点代面。同时评价内容也比较单一化,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重视知识的传授为主,忽略学生道德修养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中心。在此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一般由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教学专家以及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组成,学生一般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而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一般由教师或统一测试题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为被评价对象。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处于评价主体的地位,接受其他主体的评价时则成为评价对象。这种教学评价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评价过程缺乏科学性,评价结果缺乏准确性,使其难以发挥教学评价的正常功能 [3] 。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各国对课程的教学评价进一步深化,当前世界各国的教学评价改革思潮中,倾向于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评价的主体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的整体过程。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的,教学质量是由师生双方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各自质量动态综合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既要重视教师教的质量,又要重视学生学的小锅和质量。学生具有群体独特的情感和认知特征,所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的结果对教师改进教学具有更重要的现实作用。

  1. 评价目的

早起的教育评价热衷于排名次、争高低,集中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局限于学业成就的范围,成了“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的学校教育。所以在以往的教学常常把学习和评价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学生学习的终结。而对教师评价也更倾向于形式化,不同的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理解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进行评定,大多关注教师表现,评价结果多用于对教师的个体评价,而忽略了教师评价对其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改善的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评价理念有明确的表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 。

  1. 评价方式

教育评价从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测量时代、目标核心时代、多元化时代、人性化时代[5]。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以测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上,属于终结性评价,以测验结果结束学习过程,不但忽略评价与学习互相促进的功能,同时过于偏重认知型学习成果,并没有将学生掌握的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出来,造成学生的单方面竞争,不足以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改后评价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对于评价方式的分类就层出不穷。“档案袋”评价等即是一种新的执行评价的方法。总的来说,体现在对过程性评价、主体性评价的偏重。在教育评价的方法上,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结合各种不同评价方式的优劣差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融合多种评价适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没有一种评价是万能的,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教育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价现状

生物学实验课一般都是以实验室为主要学习场所,以生物学实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发展生物学能力。在实验课中要根据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条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实验操作,以达到实验目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生物学实验课的特点是以动作技能发展为主要目标,学习方式主要是动手操作,学习的地点是实验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操作。

新课程严格要求生物学实验课的进行,并对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都有相应的指向,然而在2008年中某硕士论文对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调查情况表明,在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有43.1%的农村中学根本就没有生物学实验室;35.8%的农村中学没有显微镜或者显微镜很少;只有7.3%的城镇教师和8.1%的农村教师认为农村领导重视生物实验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对生物学实验的评价也只集中在纸笔测试中,注重学生对实验技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的记忆能力,而没有实现学生实验技能、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更没有实验合作、实验探讨、实验习惯实验态度等方面的评定。

即使是城市学校,由于生物学不属于中考科目,高考也无法实现对生物过程的全程评价,对操作能力的检测也只能观察到某些可以设定的观察层次,在实验思想、实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也无法涉及。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性,有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1)评价内容仍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6](2)评价标准仍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3)评价主体仍是将学生排除在外,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4)评价重心仍有些过度关注实验结果,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差异,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只一个实验结果数据或实验报告手册并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验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并没有达到我们所设想、预计的程度,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在实验课程评价的改进方面,教师与学生还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共同参与、合作努力完善生物实验课程的评价以更好的促进生物实验的改进。

三、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学评价的研究建议

基于以上的结果,建立一种新的中学生物实验课程评价方式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必须实事求是地面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发展状况,通过评价策略的改进和完善促进生物实验教学。课程评价应将量化课程评价与质性课程评价有效的结合起来,有针对的对特定内容、特定学生主体预设合理的评价方式。新课程倡导的“成长记录袋子”“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评价方式体现了课堂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新课程的带领下对于课程的研究不断扩展、加深,但在生物学实验中关于教学评价的研究还相对有些不足。在坚持新课改提倡的评价理念下,对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学评价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化、细化。

首先,对于评价主体的界定应当明确,提倡评价对象主体化。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在两种维度的教学评价中都应体现被评价者的自评过程,以进一步了解教学的质量。并且,在对教师评价过程中,也尽可能的实现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是为实现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评价时,也应尝试加入学生互评的方式,从多重维度看学生的发展状况。

其次,根据课程标准的深化研究,应实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学生实验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包含实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应该是一个内容全面化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全面发展。通过评价让学生自身和教师认识到实验能力中的优势领域和不足领域,从而通过改进教学,强化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中的优势,并促进学生实验能力中的不足方面向优势方面的转化。

再次,在评价量表的细化研究中,应保证评价的科学化。为符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中不同评价主体的需求,应有适用性的评价量表作为评价工具。那么,在对评价量表的研究与制定中,必须符合科学标准的要求,应保证能够有效的展现真实的评价结果,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每一项评价内容都必须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制定的,并恰当的表述出评价客体的表现情况,能够实现量表在评价过程中的正确导向作用。

最后,生物实验教学评价应具有其独特的评价特异性,在研究过程中应突出生物实验特色进行评价。生物学实验课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技能性”实验课,“验证性”实验课,“探究创新性”实验课[7]。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课,所采用的评价类型也应是不同的,体现的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针对的结果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在对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应体现出这些差异,对评价的具体使用作出指向,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表现结构。

虽然如此,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实验教学评价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具体形式,使实践紧跟住理论的研究脚步,否则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那么再好的研究也是没有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重视教学评价,能够运用科学的评价标准作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使评价能够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完善,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佩珉等.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陆健身.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顶伯衡,郑春和.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5]杨成青.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3

[6]吕宪军,王延玲.综观国外课程评价谈我国改革思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 6: (25)

[7]卢建筠等.高中生物教学评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