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应用
陈振岭发起了2019-11-10
2
回复
16
浏览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应用

长葛一高陈振岭

我所任教的高三生物三个班,两个是平行班,一个是培优班,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这种情况从客观上为我提供了因材施教的阵地,让我对同一年级不同层班级采取分层教学对策:
    一、深度、广度弹性调节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平行班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培优班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比如:在遗传教学时,要求平行班学生掌握演绎推理及简单遗传计算、简述实验现象。但培优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上述内容而且要知道和较复杂的遗传计算。再有就是还要考虑平行班中接受能力好一些、基础好一些的学生,按培优班的标准要求他们。就这样对平行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培优班班学生采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的原则,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但同时给我的感觉是,无论是培优班还是平行班基础很重要。
    二、学习方法指导有轻重
    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没有信心。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轻重有别。
    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多做题,做综合题,有问题拿到学校问我,让学生学有余味。在指导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有异同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根据生物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加强了直观教学,减了学生负担。但各层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表现如下:
1、节奏快慢不同:根据学生情况和目前的高考制度,培优班的课堂教学是节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课堂上给学生一定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有时宁愿多用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也要防止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很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实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培优班班因课堂节奏快,所以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应小些。
    四、课后教学有主次
    课后辅导、作业批改、限时练等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限时练时我也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题目,主要体现在选做题上。

当然有好多地方做的还是不好,主要是虽然指导思想是对的,但有时候把握得不好。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贯穿这种思想,同时要落到实处。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