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这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知道1时=60分。能够正确认识几时几分、几时半,尤其接近整时的时间是认识的一个难点。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重点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并利用钟表模型、动态课件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能正确认识时间。
一个好的课件往往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掌握知识。这节课首先利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表针和格子。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节课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比如:我组织了拨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拨动钟面。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而且直拨了2次。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再如,1分钟体验活动,形式还是有些单一。
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课堂上应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引导要清楚明了,但这点我做得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引导的不够细,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住,以及教育机智缺乏,比如学生说8时5分,认对了,我不知道怎么回应,教育机智缺乏,比如这节课怎么让学生合作学习,我既想动态呈现时间,又想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放在哪里?何种形式实施,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
总之,今后的课堂,加强课前的备课,深入了解这节课的来龙去脉,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现有发展水平在哪里,未来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