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的更好!
王丽芳
今天有幸能够得到华教授的亲笔寄语与签名,倍感荣幸,在与华老师的短暂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他是一个温暖的人。
学校、学校,学了之后会心一笑,是老师最期待的。华老师的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在与华老师短暂相处交流的这几天,我对他这个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华老师是一个特别爱思考的人,他能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现大智慧。在华老师的《学车记》中,他感悟出教育的大道理。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要学会“偷懒”,不到山穷水尽,别动手帮,不到理屈词穷,别动嘴讲,多创造机会,多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犯错后再点醒,学生才会彻底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才不会再犯错,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犯的越早,损失越小。
总而言之,数学不是老师讲明白的,而是学生自己想明白的。
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这是华老师《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结束语,仔细想来,颇有深意。在《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华老师从找单位,创造小单位,先数再圈,创造大单位,这四部分设计。
首先以大头儿子遇到量沙发长度的这个难题引入,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呢?以“领带”作为单位,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开始用纸代替领带,动手折纸探究,在折一折中动手解决问题。
然后以炮兵射击目标为切入点,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炮兵不用度作单位,而用密位作单位呢?密位其实就是创造出的一个更小的单位,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否则,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接着华老师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圈出一些分数。当让孩子圈出苹果的四分之三时,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有的说要圈出9个,有的说要圈出12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是华老师发给学生的作业纸上的苹果总数不一样,有的是12个苹果,有的是16个苹果。在9个和12个的争议声中,孩子们明白了:只要自己认真思考过,就不要轻易放弃。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时,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华老师潜移默化中,也教会了学生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最后一则小故事“池塘里有多少桶水?”引人深思!大人们都喜欢用常规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而孩子的思维却更具创造性!只要我们创造出一个大单位,就能将问题迎刃而解。我想这个故事也告诉老师们:要多听,多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这样孩子就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成功是长叶的时候,而失败是长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