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数和数的组成》反思
王宁发起了2019-07-29
0
回复
17
浏览

《100以内数数和数的组成》反思

                              王宁

课前思考

“数的认识”是数学学科中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学习后继数学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在学科本质上具有抽象的特征,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将整数概念的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20以内各数。第二阶段,认识100以内各数。第三阶段,认识万以内各数。我就第二阶段100以内数的认识做以思考:

首先,本单元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设计怎样的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来发展核心素养?怎样对教材的单元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学生深度学习的需要?

这部分内容,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另外,重点使学生理解数与数量,认识数的意义和数的表示,体现的核心素养重点是“数感”。

基于此,我加强了教学中核心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于前后同类知识之间能够进行迁移性学习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

常规教材中的内容安排(7课时)

调整后的单元内容结构安排(5课时)

数数及数的组成 例1、例2

数数及组成、读书写数 例1.2.3

读数、写数     例3

数的顺序 例4

数的顺序       例4

比较大小  例5.6

比较大小       例5

解决问题  例7

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例6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例8

解决问题        例7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例8

 

课中过程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组织学生的深度探究活动,在组织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以数数及数的组成,读数写数这部分内容为例。

第一,估一估,对10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出示3杯黄豆)老师这里有3杯黄豆,这一杯是10颗,猜一猜,另外2杯大约有多少颗?如果这2杯中有一杯黄豆是20颗,你觉得是哪一杯?猜一猜最后一杯有几颗?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引入设疑猜想,引出比20更大的数,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

第二,用好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数形结合,建立表象。如利用小棒、小方块、计数器等来进行体验和理解,将数的概念和这些物象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起来联系,这个过程中渗透数的组成,突出十进制,与位值制,以及百位产生的必要性,另外,上学期已经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有了对数读写方法的掌握,在这里学生对数的读写自然而然实现迁移性学习。最后教师提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关键问题,小棒,小方块,计数器都能表示100,哪种方法不一样?让学生进行深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本质。

第三,设计数《百家姓》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找到快速数的方法,体会可以1个1个数,更快的可十个十个数,找到方法,以此培养数感,并为接下来学习例4《数的顺序》一课埋下伏笔。第四,感知生活中的数。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调查,学校有多少棵树?教室的桌椅各有多少?家人的年龄?一本《少儿百科》的价格?设计这些实践活动,是强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有意义学习,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数感。

【课后思考】

1.关注学情,发现学生的思维节点。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深层水平,对学生进行预评估是很重要的,进行单元整体学情分析能更好的了解学生背景知识。可采用课前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课前测验等方式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这个单元内容的重要信息,再基于这些信息决定从哪里开始用什么样的策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也对单元内容分析以及单元整合作参考。这节课前测有所欠缺,所以以后多加关注,了解学情后深入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

2.单元学习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学科本质。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时,需要全面分析学习内容,深入挖掘教材,针对以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学习目标,进行单元整体设计。这节课将数感的形成作为重要主体予以体现,教学中设计大量的直观学具、数数、观察、探究、体验的活动直指数学本质,让学生全面、深度参与学习活动。 

3.单元学习中活动的设计非常重要。学习活动是深度探究活动的核心要素,要与深度学习目标相契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问题解决过程。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有挑战性和适切性,并且能将课堂学习任务与现实生活的情境联系起来,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深度参与并获得深刻体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