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爱 温暖心
倚楼听风雨发起了2020-11-06
1
回复
25
浏览

前不久,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原生家庭”引起人们的热议。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所受到的“原生教育”。小学时我的第一任班主任,严厉却不失慈祥,总是把鼓励挂在嘴边,我甚至失口叫过她奶奶;中学时我的班主任,边做饭,边看着我做英语报纸,良好的英语基础是在那时打下的;高中时我的老师在高考前安慰崩溃的我说:“没事,你就算休息一个月也能考上。”那种信任给了我极大的勇气。每一位,我都如数家珍,清晰如斯。是他们为我描摹了“老师”的最初的样子,带给我最原生、最真实的爱的教育。

我一直感恩和庆幸,感谢在我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位恩师。是他们,教会我如何呵护一个孩子的兴趣;是他们,教会我如何不计回报的付出和给予,是他们,让我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努力的呈现最好的状态,言传身教。

 

深深地影响我的另一个人,是我的母亲。初当班主任时,因为家长“提醒孩子喝水、提醒孩子穿衣”等琐碎的事情,让刚带初一的我,不太习惯这种爱的方式。我在家里向妈妈唠叨“我又不是保姆”,妈妈说:“能做的你就做一些,做父母的哪有一个容易的”。妈妈说的无意,但却深深地打在我的心上。后来,每一次当我烦躁,当我事情多的时候,这句话就反复在我耳畔回响,教我耐心,教我做“老师”。我想这是家庭教育带给我的爱的传承。

 

这一年有两个名字令我印象深刻。一位是李芳老师,一位是张玉滚老师。2018年6月李芳老师用生命完成了人生最后一课,她像山花一样轻轻凋零,化作春泥。一时赞美声许多,但我想那是一个平凡老师最本能的反应。如果她还活着,也许她会说这是她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做的一件普通小事。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这是--乡村守望者张玉滚老师,最难的是劈柴生火吗?是执鞭上课吗?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平凡的是岁月,而不平凡的是让这些岁月变得有意义的人。老师们教我爱生敬业,父母教我耐心感恩,楷模们为我们树起精神旗帜。我想这是学校、家庭、社会带给我们的精神传承。而我们成为爱的践行者。

 

初一下学期,班上转来一名同学,她学习成绩不错,我还有几分庆幸。直到后来孩子没来上学,-我才得知孩子转学的真正原因——只要和妈妈吵架就以不上学作威胁,而且频率越来越高。了解情况后我开始想办法,根据他的家庭情况,我决定从她的母亲入手解决问题:教她如何和孩子沟通,帮她缓和亲子关系,遇到问题,帮她出主意;与此同时我也在孩子身上下功夫:带孩子出去玩来达成不任性的约定,找关系好的同学做她的思想工作,搬出校规讲原则立规矩,关心她的学习,肯定她的进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当时让人觉得头疼的那些问题一步一步地被解决。前些天看到孩子妈妈发朋友圈,晒姑娘送的母亲节礼物,我的内心不禁感叹,当年那个当着我的面和妈妈动手的小女孩长大了,而我想这是爱和柔软开出的最美的花。

我也曾沮丧满怀过,那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家校问题。一天下完晚自习刚回家,孩子的家长发短信给我,质问我为何讽刺学生,指责我怎么做老师的。我在电话的这头听的一头雾水。后来我得知,原因是我在班上对同学们说“要保证课堂效率,效率上去了,不用上辅导班,成绩也能上去”。又因为在晚自习时课堂上任课老师批评跑神的她“课堂认真听讲,抵得上你出去补许多的课”。于是单纯的女孩觉得所有的矛头都是指向报辅导班的她,她回家哭着对她的妈妈说:“她不想上学了”。就这样一时焦虑、不知所措的母亲就发了长长的短信来质问当班主任的我。那天晚上十点多,我打通了这位妈妈的电话,我们进行了长达几十分钟的通话,解除了误会,孩子的妈妈也表示了自己的心急和歉意。

但这一次有惊无险的家校问题,也让我有了新的思索。在你以一颗真心、耐心付出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回应都一定是理解,误解在所难免。前进的路上,总不免有人质疑你,总不免有事阻挡你,但正因为有这些的存在,方显初心与坚守的珍贵。

 

师德,是三尺讲台上的每一次谆谆教导;师德,是良心驱使下的言传身教;师德,是等待花开的耐心付出;师德,是内心遭受煎熬时的坚守初心。而这些都是我们从那些平凡人身上传承到的不平凡。

所有回复
  • 张艳华 2020-11-13

    师德,是三尺讲台上的每一次谆谆教导;师德,是良心驱使下的言传身教;师德,是等待花开的耐心付出;师德,是内心遭受煎熬时的坚守初心。而这些都是我们从那些平凡人身上传承到的不平凡。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