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班级中特殊学生群体的数量与日俱增,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摸清学生情况,建立学生档案,用“心”去关心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家庭教育观念的滞后,小学生中特殊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多,类型也不断增多,如: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而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心智成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对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就尤为重要。
特殊群体作为班集体中的一部分,更加需要关爱。班主任作为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在对待特殊群体时,尤其要善于掌握尺度和讲究艺术。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班级中的特殊群体进行帮扶教育的。
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在安排各种工作之前,了解学生的情况是最首要的任务。为了不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对班中特殊群体的情况掌握,更是刻不容缓。我主要通过观察、家访、调查和找学生进行谈话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了班级中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并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班级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的学生成长档案。同时,设定严格的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档案内容包含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基本信息及个体事件的发生记录等。
班主任虽然是一个班级中主要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但在具体的班级工作中,一定要与任课老师相结合,互相协作,在对班级中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联合其他任课老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具体工作中我根据学生和任课老师的亲密程度,让他们自己选择品德高尚、责任心强、特别信任的教师做自己的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成长导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班中有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小A,性格孤僻偏执,和语数外老师都有抵触心理,觉得自己成绩不好,老师对他有歧视,上课提问他觉得是想让他当众出丑,和他谈心觉得是看他笑话。后来我发现他有绘画天分,很喜欢画画,就和我们班的美术老师沟通,让美术老师多关注他,主动和他拉近关心,鼓励他学美术特长,考美术名校。在美术老师的引导下,慢慢的,小A发生了很大转变,对其他科目也有了兴趣,性格开朗了不少,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用细心关注特殊群体的表现。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愿意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但是特殊群体往往处于被动消极状态。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抓住时机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中、平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细微表现,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学习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这种观察要“悄无声息”地进行,否则可能会引起被观察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在获知学生的表现后,认真分析,判断其对自己和他人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心理动态和现实需要。同时,班主任要注意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做好细微行为习惯的教育,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班有一位小女孩玲玲,父母离异,爸爸给她找了一位新妈妈,家访时觉得新妈妈还是很关心她的。但是,孩子在班里很少交朋友,上课时常愣神,目光呆滞,写作业时写着写着手捏着笔不停的转起来,和她谈话时总是面无表情。作业很少按时完成。我打电话给孩子的爸爸,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家长谈了,爸爸说“:我的孩子经常吵着、闹着见她的妈妈,给她妈妈打电话,怕影响孩子和新妈妈的关系,就没有同意“”此次交谈了解了一些情况,但不是全部。还有一次,我去上课,这个孩子抹着眼泪,为不影响其他孩子上课,我没去询问,这节课的20分钟过去了,她还在哭,我把她叫到教室外面问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我想妈妈,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爸爸说妈妈在国外”当时我心里也很难受,心想孩子想妈妈是她应有的权利,为什么这样呢?我本能的打通了她爸爸的电话,谈了孩子的情况,殊不知,粗心的爸爸早把孩子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净了,在我的说服下孩子生日那天和妈妈通话了!并在全班同学的祝福声中快乐的度过了生日的一天。同时收到了我和同学们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作为班主任的我,也记住了每年11月30日的这一天。
2.用鼓励激励学生的自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今年开学时班里转来一个男孩子,按惯例所有转入学生都要考试。他入学考试成绩并不好,我为了给他长点势气,鼓励他好好学习。在向同学们介绍他时说他聪明、懂礼貌、学习刻苦。刚到新的环境可能不太适应,请同学们多帮助,共同进步、取长补短”。同学们都用赞扬的眼光看他,并送上了热烈的掌声。有了这次表扬,和定位,这个男孩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变得非常努力,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提高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是自信满满。
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3.用热心联系每位特殊学生家长。
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密切配合,让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特殊学生的转化,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家里父母的关心,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自己不再被冷落、歧视,从而树立起信心,激励自己奋发努力,不断要求进步。班主任要和家长经常性地交流学生的表现,一起找出原因分析对策。农村家庭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一方面缺乏和子女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导致班主任与其联系产生困难,甚至多数需要利用八小时外的时间沟通。这就需要班主任克服困难,保持与每位特殊学生家长的沟通。
除了和家长电话联系外,我还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制定教育策略,结合学生情况努力给家长提供适合的教育方法。
4.用爱心帮助特殊群体成长。
班主任要从多个角度、在多种场合,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成长。充分利用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充分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具体困难,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解决难题,弥补他们缺乏的爱,使他们有被尊重感和关怀感。学习上多鼓励,以表扬为主;课堂上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后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我教过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丽丽。妈妈患病、爸爸残疾。小女孩的文具袋里总是缺笔少橡皮,书包里也没有象样的本子,看到这种情况,每当她作业认真时就会买来橡皮和铅笔作为奖品对他奖励。把同学用剩下的本子,重新装订给她当练习本用。一次早操跑步她的鞋子跑掉了几次,就偷偷地看了她鞋子的号码,把卖给闺女的鞋子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了她。班里两位同学知道了情况,也把自己的鞋拿来给她穿。就是这样,每学期学校组织的爱心捐款她总是第一个交个班长的。她的行动使我理解了 “有了爱,就有成功教育”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