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主任之路
杜依蔓发起了2020-11-09
0
回复
7
浏览

      2016年8月,我荣幸地来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学校——许昌市毓秀路小学,并光荣地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担任了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作为一位一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把学生管好、教好、育好,对于我这样一位毫无经验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行为习惯训练

      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学前一周行为习惯训练是重点。为了让孩子们从一名幼儿园的学生适应小学生的生活,进班第一件事是就要明确告诉孩子们现在已经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并从具体实践中让他们转变。首先,是让孩子们在教室保持安静。“小嘴巴,不讲话”,“一二三,做端正”,“静息,安静”等等口号。光有口号还不行,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做端正,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腰板挺直,头放正,肩放平,腿并拢,不可以踢到前面的凳子,不光说,还要亲自做范,然后一个一个纠正动作。静息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头统一朝向窗户的方向(门口方向易经过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次,告诉孩子们如何上卫生间。一年级人数较多,卫生间较少,上卫生间时要排队,靠右走。洗手,回教室时也要排队,走直线并靠右。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冲水,也要具体教给孩子们。放学时站路队也是一个问题,班里面孩子较多,回家时分为南队和北队,虽然报道时就已经统计过孩子们回家的方向。此时,需要在班里面统一再确认一遍,但是很多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回家的方向。为了避免站队时太乱,可以根据南北方向路队名单,暂时性地排位置。这样放学站队时,就可以按照座位顺序一排一排出去站队。等到后来,体育课上可以和体育老师沟通,调整好路队位置,给每一队起一个名字,方便记忆。比如:小猫队,小鹿队,小虎队,蜜蜂队。并让每个孩子记住自己的队伍以及位置,这样,以后每次站队时,就可以直接按照队伍站队。开始对全班孩子不了解,一般都是由老师整队,整队时口号“立正,稍息。向前看齐,手臂伸直。向前看,一二。”通过口号,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最后,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始终做到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课文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基本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巧用表扬技巧,进行耐心教育

       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做到听到上课铃立马进入状态,总是需要一个安静的时间,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个别学生,一部分孩子也会幸灾乐祸。这时就需要教师巧用表扬技巧,从乱哄哄中找一个做的端正的,已经做好课前准备的同学进行大力表扬,其他同学就会纷纷效仿,达到秩序井然。在课堂中也是一样的。总是需要教师进行适时地表扬,维持课堂秩序,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同时寓批评于表扬,通过表扬思想上,道德上,行为上表现好的同学影响后进生身上存在的消极因素。如:学习上树立张梦翼,张檬檬,张梓轩等同学为榜样;卫生上树立史岩,周子涵,张梓轩等为榜样;行为习惯上树立黄梦阳,杨世玉,程奕菡等为榜样。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2018年幸运地加入了苏书明名班主任工作室,又幸运地结缘了张文质老师的家庭教育第一定律《奶蜜盐》这本书,虽然自己还没有成为一位母亲,却每天和61个可爱的孩子们相处,胜似一位母亲。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很多教育定律。

      《奶密盐》一书的封面上 ,概况了文质老师这三个词的理解。奶: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蜜:童年幸福,才经得起社会摔打。盐:性格塑造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奶、蜜、盐”这是滋养着孩子成长的生命元素。

用生命之初的“奶”,为孩子一生涂上温暖底色“奶”,既是真实的乳汁,也是一种象征。这种以爱为“奶”的营养,要灌注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在这抹温暖的底色里,文质老师更多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强调了“母亲在场、父母陪伴和捍卫童年”的重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玩具,不是漂亮的衣服,不是书籍,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哪怕是共同看一会儿书,聊一聊学校的事情,去一趟游乐场,做一次开心的游戏……让孩子从小“享受健康快乐的童年”。通过长时间接触我发现我们班有很多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陪伴。鉴于这种情况,我积极和家委会成员进行协商沟通,尽量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参加,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给孩子们带来心灵上的温暖。

       健康阳光的孩子,是被“蜜”浸润过的“蜜”,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把鼓励、赞赏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其中,对于《一切教育都可以游戏化》我深有感触:“游戏可以让孩子体验乐趣,学习活动规则,激发想象力。父母遵从孩子喜欢优秀的天性,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时时乐学”。不仅父母如此,老师亦如此。

       一二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教学,古板生硬的教学方法,不但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提高识字效率。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也表明,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分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儿童的最佳学习方式。在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主动识字。比如摘苹果开火车踩石过河等等,以此来提高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生命之“盐”,让成长举重若轻这一部分,文质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适当的“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承担责任的意义,让他面对某种社会现实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去接收属于自己的任务,从而在锻炼中成长,而不是回避、逃避和退缩。

       在《让孩子知生死——“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中,他指出死亡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孩子的思考早于父母;要为孩子建立“生命教育第一”的概念,让孩子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家长很少会提及到死亡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溺水事故的高发,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层面,全面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等。在家庭层面,让家长孩子一起观看防溺水专题视频,做专项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让孩子正确理解死亡,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这本书让我找到了学生的影子的同时,也让我觉知了我自己。我想,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仍会继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