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不当班主任,就不容易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不容易深刻理解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就很难真正掌握教育的艺术,也很难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有人甚至说没当过班主任就没有真正进入教师角色,这话确实有些道理。做一名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趁着年轻多付出点辛苦,学点真本领。有人说,当班主任,其实就是当个“孩子王”而已。但真正当了班主任就会发现,如果只是把自己当作孩子王,而不把管理看成一门学问,就容易把班搞乱,甚至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进行。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

其实班主任的角色不止上述六种。有时候我们还要承担类似“监护人”、“班妈”、“出气筒”、“执行者”等角色,总之,班主任就应该是一个全能的演员呀!
那班主任靠什么完成自己的任务呢?手中有哪些武器呢?
1.定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班主任都特别重视通过班规教育学生。但班规在制定的时候,应该是班主任意见和各类学生意见互相妥协的产物。班规,最好条文不要太多,不要喊口号,内容要切实可行,好操作。
2.评比
定了规矩之后怎么落实呢?班主任的首选措施往往是评比、评小红花、插红旗。但一定要注意方法。对班主任来说,只有班中一半左右同学尚未做到的事情,才可以用小组竞赛和评比的方法刺激学生去做。凡是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能做到的事情就没有必要评比,而是谁做不到就抓谁。
3.批评
老师批评学生的话,贵在打中十环,而不在滔滔不绝,批评只在表面上作文章,只考虑让学生行动上听我指挥就行了,而没有着眼于引起他思想的变化,严格地说,这不是批评,只是制止,不是教育,而是喝斥。批评若不能引起学生的自我批评,他的含金量就是很低的。
其实平时有相当多的批评,可以变为提醒。比如学生上课不守纪律的现象,看他一眼,用手指他一下,甚至只要语气中断,就可以解决问题。
有些事确实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毛病,那也宁可用分析法而不用批评法。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他完全知道这是错的,批评的时候就不要告诉他“你错了”,那是在做无用功。如果他明明知道这样做后果很严重,你就不要用什么“受处分”、“进监狱”来吓唬他,那也没有用。这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他分析,是哪些因素促使他非犯这个错误不可,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些因素,以便下次避免这个错误。也就是说,批评学生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必须让学生明白一点原来不明白的东西。
4.惩罚
惩罚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但是关于惩罚争议很大。一些惩罚是可以适当采用的,但是要予以必要的限制。比如:

5.说服
说服,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但班主任对说服不应该期望值过高,因为,并不是只要老师“说”,学生就会“服”,最高明的说服教育给学生的感觉不是“老师对了,我错了,老师真有水平”,而是“我原来错了,现在自己想明白了,我还行”。举一个例子:

6.表扬
表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但表扬却不是随便夸奖,表扬不可简单化、表面化。如果你的表扬面很窄,总是那么几条,总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什么不迟到不早退啊,分数高啊,上课不说话,拾金不昧啊,认真完成作业,做操用力,积极参加活动等等。表扬内容老是这样,表扬方法也不加变化,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厌烦。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发现那些连他自己都不曾察觉的优点,以免自己的表扬长时间的停留在低层次的简单重复上。有的孩子有同情心,有的富有正义感,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质朴常诚实,有的孝敬父母,有的善解人意,有的长于人际交往,有的办事果断,有的意志坚强等等,凡是社会公认的好品质都在表扬之列,绝不能只围绕学校的常规管理来表扬。增加表扬的教育色彩,减少表扬到管理色彩,是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7.榜样
教育界有一句流行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过我们要注意在给学生树立光辉榜样之前,学生的头脑中并非“榜样空白”,家长早就有意无意给孩子树立榜样了,小伙伴之间也早就议论过自己的崇拜对象了,传媒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给学生树立榜样,所以老师推荐给学生的榜样,不过是孩子见到的榜样系列中的几个成员而已,就像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的一两件。我们应该做的,是冷静研究一下,到底教师树立的榜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学生影响最大。掌握了这个规律,才好恰当的发挥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学生。那榜样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呢?

8.集体舆论
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都属于显性武器。集体舆论作用确实重要,但属于隐性武器,最好让它自然发生作用。集体舆论不但可以阻止学生做坏事,也可以引导学生做好事,大家都说这样好,你可能很自然的,就这样去做了。舆论是班风的重要方面,但是如何形成某种舆论是很复杂的事情,绝不是班主任经常赞美什么,学生就赞成什么,班主任经常批评什么,学生就反对什么。所以,聪明的班主任运用舆论武器教育学生,尽可能间接使用,引导而不带领舆论。因为引领舆论需要很高的素质,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能做到的。
9.师爱
师爱不是手段,但是爱确实可以影响人,而且影响力很大。不过只有心理型中的“情感性”问题可以用师爱解决。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等原因严重缺失关爱,同时他并没有品德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也没有很大偏差,也没有严重的不良习惯,只有这种比较单纯的情感问题才可以通过师爱加以解决。而有些学生品德有问题,价值观扭曲,师爱只能使他比较容易听进班主任的话,并不能保证他改变价值观。比如很多偷东西的学生,教师采用“爱”的办法是不会使他们收手的,你感动不了他。
10.威信
微信也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学生有时候是“会看人下菜碟”的,欺负有些老师,欺负青年老师,所以班主任工作遇到很大阻力时,就会对威信特别敏感。而班主任的威信主要有三个来源:
第一,人格魅力。
第二,职务权利。
第三,专业能力。

班主任对自己的角色期待不同,他常用的影响学生的手段也不同,各有所侧重,有所偏爱,由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工作风格。
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励者,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不过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帮孩子的人。因为帮孩子时,老师是研究者。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冷静清醒,把智慧成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