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奶蜜盐》
打开一本书,就好像轻轻感受到淳淳杨柳风,扑面而来;就好像慢慢感受到蒙蒙杏花雨,从天而降;就似乎全新体验到浩浩竹林带给你的轻松与快感。2018年5月,我们苏书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每名成员收到了两本书,一本是《奶蜜盐》,一本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拿到书,我就被《奶蜜盐》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捧起书看了起来。
《奶蜜盐》是张文质老师研究20年生命教育的成果,在书中,张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的事例,告诉我们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性。书中提炼出决定孩子成长的三大核心元素:以爱为“奶”的营养,让孩子一生都不缺安全感,;甜“蜜”的情感支持,赏识孩子人生自信的基石;品格和智识的“盐”,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
“奶”是母乳,是母亲最初抚养孩子的方式,这里是指母爱,它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为孩子的生活涂上温暖的底色。以爱为“奶”的营养要浇灌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张文质老师在这本书中强调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对比自己,女儿小的时间我在学校办公室里工作,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事,一年到头忙职评,忙调资,忙年中各项报表,忙一切办公室临时加班的任务,很少有准时下班的时候,晚上经常是爱人带着女儿到办公室里找我,我还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当时很多材料都是手写的,需要拿笔来一一核实,对照,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女儿小的时候都是她爷爷在照顾她,晚上下班晚了孩子就直接在爷爷家睡着了,以至于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别的孩子都喊“妈妈,妈妈”,女儿喊的却是“爷爷,爷爷”,其他孩子上幼儿园都快快乐乐地同老师和小朋友玩耍,而女儿自己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教室里不出来,我问她原因,她说:“我站在幼儿园的院里,一抬头就看见了咱家的窗户,我就想哭,我想爷爷,我想回家。”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心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在女儿小的时候,我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
“蜜”,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鼓励、赞赏这样甜蜜情感的支持方式,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他会帮助孩子去探索一个更好的世界,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鼓励越多,孩子成长的就会越好,也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进而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完成一项任务。张文质老师说:“如果我们批评越多,孩子就会越感受到挫败,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 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可学校与家庭的双层高压夹击,让孩子们在身体和精神都无处可逃,高竞争带给孩子们的是无法消除的孤独感。所以父母下班推门见到孩子的那一刻,你能说的话有千千万万句。但千万别说这几句:“作业写完了吗?作业写完了不能看看书,马上该考试了,怎么就不知道用功呢?”作为父母,很多人都忽略了你和孩子回家见面,在互相打过招呼的十分钟、二十分钟的重要时间,在这个时间,你与孩子全身心地在一起闲聊,交流是多么的重要。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今天班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今天你有什么高兴的事,今天你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千万不要问一些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2008年,我接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班里有名学生小A,他的父母感情不和,母亲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今天在班里有人欺负你吗?有没有人打你?老师对你是不是不好?”到学校找我了解情况也是这样:“贠老师,我家孩子年龄小,班上的同学总爱欺负他,你可得管管。”经过我的调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我对他的妈妈说:“小A妈妈,孩子到校上学我们应给孩子灌输一些正能量,而不是整天问谁欺负你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如果孩子在班级受委屈了,孩子可以自己告诉我,班里的学生也会告诉我的。作为家长,如果你经常给孩子灌输一些不积极的思想,孩子在学校能快乐的生活吗?孩子为什么整天愁眉苦脸的,你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换个角度来问问题,让孩子高高兴兴来学校上学,快快乐乐地和同学玩耍,让孩子拥有快乐、阳光的心态不好吗?”后来,我又和孩子的爸爸进行了沟通,告诉他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亲的重要性。自此之后,孩子的父母调整了心态,父亲经常陪伴孩子,同孩子聊天,玩耍,孩子的成绩也由原来的最后几名到后来的班级中等水平,在中招考试时考到了许昌一高,高中三年,在年级排名一百多名,这源于父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陪伴孩子、鼓励孩子。今年我接一年级,班级有名学生叫小C,期中考试考了七十多分,和孩子的妈妈沟通后,得知主要根源在于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的重视程度不够,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孩子回到家就是看电视,玩电脑、平板,从不主动学习,给孩子妈妈沟通后,要求小C的妈妈每天给我发孩子读书学习的视频或图片,我及时点赞。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上课主动举动举手发言了,原来一课中十个生字有九个不认识,现在有两三个不认识,中午还主动把语文书拿回家,进行识字写字,我及时在班里进行表扬鼓励,小C回家激动地给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贠老师表扬我了,我上课回答问题都答对了。”在我和小C的妈妈共同努力下,孩子进步很快,在这次第八单元测试中,考了八十八分。这让我想到了张老师的话,任何一个明智的父母,都要提醒自己多给孩子积极鼓励,少给或者不给消极评价。其实对于我们教师也是一样,多表扬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让学生有自信心。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应该理解接受尊重它,而不是改变调整它。
“盐”,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去承担接受属于自己的任务,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不回避,不退缩。这是我最需要完善的地方,对孩子的不放手、不放心,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担心她,剪纸怕剪刀剪到孩子的手,做手工直接越俎代庖,孩子上学经常帮她整理书包,削铅笔,吸墨水,导致我的孩子在读大学前自理能力都很差,失去了很多自我成长的机会,现在想来,我不是陪伴她一生的人,我要学着让她自己独立走属于她的路。所以,在孩子上大学时,我鼓励她参加组织部竞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主动承担班级里的各项工作,希望她能够在锤炼中凝练自己的品格。
陶行知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孩子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进了教师的天职。教师不是简单的工匠,对象是活生生的儿童。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挺提高了很多,要爱孩子,更要智慧的爱。”教育的本质是让儿童幸福,为师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尊严地在集体中生活、成长。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好的习惯更重要。
读完这本书,回味良久,回想育女的历程,守望育女的幸福,我知道,生命的成长,需要的是这种“缓慢”生长的力量,而不是那种强力的改变。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短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在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一片安静,无人应答。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样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闪亮。咦,以前怎么没有如此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蜗牛是谁?是我们的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脚步放缓,和孩子的节奏同步。再忙,也不要疏忽了孩子的存在。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数星星,看日出。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玩耍。因为成长路上,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