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必须“自身硬” ——由班级“德育”想到的
项景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13
浏览

“打铁”必须“自身硬”

——由班级“德育”想到的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项景

        初遇这句话,是在《十九大报告》中, 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表述的是必须“严”字当头,我们的执政党必须做到刚性约束,明令禁止。在此,我想用到班级管理上,“打铁”即为班级管理,“自身硬”即为充实自己的基本功,自己班级管理上必须有一套自己能拿得出手的“独门秘籍”。我想,这份“独门秘籍”也是班主任不断发展与不断成长中总结而来的。因此,做一个善于总结的班主任很重要。

       回想一下,上班这五年来自己一直都是班主任,今天也来以文字为载体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吧。

       2014年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接手的是一年级下册的一个班级,当时觉得年轻的自己内心有许多想法,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那样,一件接着一件的在班级里面实施,自己的“激情澎湃”换来的是家长的“不满”,孩子的“不喜欢”,当时我才意识到,原来班级管理并不是这么简单,是需要班主任的很多智慧的。有了这次“教训”,在15年的时候,孩子升为二年级了,我就有了准备,在班级管理中,不仅只根据自己的“想法”,更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基于此想法,班级工作开展的还不错,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不能很好的与家长沟通,总是自认为“很辛苦”,家长还不能接纳,并且不这样觉得。当时一度怀疑自己:难道不适合做老师?后来经过老教师指导才知道,正确与家长“沟通”也是班主任的一门“必修课”,“教育学”其实就是“关系学”,这里指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积极的沟通产生正向的能量,正向的能量反过来影响家长的处事与对待孩子和老师的态度。这是一个正相关的联系。总结之后,16年重新再接一年级班级,对待班级工作与家长沟通方面可以说是稍微“得心应手”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跟家长由陌生人到朋友,甚至后来的称呼从“xxx妈妈”“xxx爸爸”到“姐”“哥”,班级工作有的时候不布置,都能做的尽善尽美,竭尽所能。那一年,我自己又沉淀了许多。开始在我自己的班主任“小本本”上,记录下我自己的“独门秘籍”。2017年生完孩子后重新回归工作,依然是让我又“爱”又“恨”的班主任,“爱”的有学生“左拥右护”的“满足感”,“恨”的是,有会有“事无巨细”的工作了,可是,转念一想正是这“事无巨细”的班主任工作,才让我有了今天的一些小小的成绩吧。

         记得那是一节课刚上课,正要准备“开讲”,一个同学突然大声地说:“老师,他一直踩我的鞋”,这一句洪亮而又稚嫩的发言顿时打破了班里的宁静,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也有的同学看着被“报告”的孩子,仿佛想着他肯定该受批评了。我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问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应该批评谁?”大家愣了一秒钟,齐刷刷的举手,一名学生回答道:“xxx(报告的那个学生)”。我又问大家“为什么批评他?”孩子答道:“因为他乱说话,没有举手。”大家都这样回答,看起来是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本来或许会“发脾气”的处理,竟又变成了学生的“习惯教育”,并且大家还欣然接受。此时,我体会到了“细心”带给我的方便。

       其实,细心,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这不仅体现在利用每一个时机去进行德育之外,还体现在家长的配合中。记得前一段时间,我发现了教室里面很多“咳嗽”的声音。发现很多孩子没有带茶杯,或者茶杯不是保温的,就当即让孩子去接点温水喝,并且拍了照片,以此为题,写了一篇《由“喝水”引发的思考,让做家长的我们,细心一点,再细心一点》。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

       做班主任久了,就会在意细节。特别是还教语文的班主任,此时,我想外加一句,教语文还是个妈妈的班主任,就会更有种母性光环在工作中。不过这里,我想用“柔软”这个词来形容。遇见孩子,遇见美好,这美好让我自己变得柔软。

      今天周一,恰逢大降温,从第一节课开始,明显班里面孩子们的咳嗽声“此起彼伏”。大课间后,我注意到也没有多少孩子去喝水。毕竟,天气冷了,不怎么出汗,也就不主动喝水了。由于数学老师外出学习,第三节课还是语文。刚上课,这“此起彼伏”声,又响起了,我问:“你们下课都没喝水吗?”孩子们摇摇头。我立刻发出指令:“下面所有同学去喝水”,同学们猛的一惊,表情在告诉我:“老师,上课了呀,你确定让我们都下位喝水?”我又郑重的点点头,大家这才纷纷去拿水杯。

       此时,我注意到,有些同学带的是保温杯,有些同学带的是塑料茶杯,里面大约有一两口水。我不禁有些心疼带塑料杯的孩子,天气渐凉,特别今天气温特别低,风特别大,常温放置的水对于我们的胃来说,都已经算凉的了。更别说孩子了。当然,还有些没带水杯的,也有保温杯里倒的水,是滚烫的那种,必须倒出来好久孩子才能喝。

       从“硬件”配备上,就能看到一个家长的细心程度。我们说,做家长的要用心,并不是事必躬亲,而是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为之提供引导与方向。习惯和学习方面,我们可以不代而为之,但是像准备水杯,倒水这些孩子凭借自己的力量不能完全做到的,我们家长便可以去代劳做一下。比如,为孩子准备个保温杯,里面装上刚好能喝的温水。或许,这个“身教”能传给孩子“细致”的品质。

       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当时发文章的初衷便是,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因为这细节,不指出来,很多家长就不会知道。谁曾想,家长们一个一个因为这篇文章,群里全都是点赞声,好几个妈妈都看哭了,一直发来感谢的语言。

       看到这些认可的文字,我才知道,原来班主任的细心竟有如此大的能量。

       通过今天的总结,我也仿佛随着时间的年轮,对自己的工作做了梳理。班主任做到现在这种状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努力。总的来说,班主任对一个班集体来说,应该是有一种引领作用在,引导班集体形成正确的班风,正确的学风,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班干部,并且将这种状态持续到小学六年的发展中。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善待自己,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一个会善待自己的老师,才能够善待自己的学生。那么这一点,对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懂得让自己快乐的班主任,首先,他的心理是健康的,他的状态是积极向上的,他传递给孩子们的也是正能量。

二、拥有一双慧眼,做一个善“识人”的班主任

    “慧眼”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发现隐藏在教室里的可爱之处,更能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根据这些闪光点发挥自己孩子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三、勤“动嘴”多“跑腿”

    “动嘴”指的是多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孩子进步与退步都第一时间让家长了解。

   “跑腿”指的是多走进班级,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不仅仅是上课时间,多了解孩子“课下”的状态,也更能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路队班级管理。

四、终身学习

       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进步将会被世界“抛弃”,作为“教书匠”的班主任就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远大理想。多看书,多找一些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故事,多向身边的老班主任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

   “班主任”这一个名称,虽然只有三个字,但他背后承载的意义与责任却很重。我想,我这区区几千字也不足以表达出对他的喜爱,以及他带给我的成就与改变。嗨,同学们,老师在路上。嗨,班主任,“打铁”必须“自身硬”。就从建设班集体开始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