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够了,孩子一生都不缺——读《奶蜜盐》有感
王艳慧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12
浏览

       六月,我们一群人因一个目标而聚在一起干一件对的事,因目标而学习,因动力而读书。我每天忙忙碌碌并在忙碌抽出时间《奶蜜盐》这本书,越看越被吸引着,边看边不断思索,感悟良多,受益匪浅。

    《奶蜜盐》这本书的内容是以温暖的笔触,理性的思维记录作者对女儿的教育,充满慈父的情怀,是一本值得用心阅读的教育典籍。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人父母育儿先育己,在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在成长,有心的“好父母”会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为孩子及时添加“奶蜜盐”。

    那什么是奶?张文质老师这样说:“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 “‘奶’,它即是真实的乳汁,也是一种象征;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是流动的液体,也是物化的条件。所有孩子对母亲的依恋都是持续 终生的,孩子后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源往往是奶的缺失。回想自己的童年往事,感觉张老师说得很真实。再结合自己为人父母的经验,我对奶的理解是这样的:

   “是生理要求,让孩子在健全的环境中成长。

    回想身边的孩子以及班级中心理或性格都不是太好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有一个共性,有着不健全的家庭。拿我们班的冯则睿来说吧,这个孩子性格非常强势,而且从不而且从来不礼让同学。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对同学说一定要礼让同学,尤其是不能欺负女生,他马上就去说我爸在家都打我妈妈。试想这样的家庭环境怎么不造就他强硬的性格?我们班还有一个孩子叫张诺言,这个孩子特别聪明,学习一点就会,但由于他爸爸经常在外边忙,而妈妈除了打牌就是出去玩,以至于孩子回到家总是没有人管,再加上自觉性不强,作业回回不写,成绩总是上不去。这样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父母,不由得让我想起张老师书中的三种父母。第一种,还未做好准备就当了父母;第二种,不懂得如何做父母;第三种,不在场的“虚假”父母。就拿自己来说,应该是属于不懂得如何做父母的一种吧。虽然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相处,该怎么跟孩子交流?所以应该自己也是属于这一种吧!

    “是陪伴,给孩子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自从又要了一个小的,儿子总是说我没有时间陪伴,其实不仅仅是现在包括以前陪伴的时间,也是很少。张老师在书中这样孩子都不爱又从何说起?其实这个观点不仅仅在这本书中看到在很多文章和书中都经常看到我们总是强调着自己非常爱孩子,却没有时间陪孩子,完了还总是找各种理由对于陪伴。我自认为做的还是非常不够的,有的时候人陪了,却是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我也在做自己的事,这就是心不在焉的陪伴,现在儿子慢慢大了,需要陪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而我要从现在改变。不仅仅要陪孩子,更要从行动中从言语中来表达出自己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爱包围着,也时时被关注着,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蜜”,让孩子认识和体察“好的世界”,只有童年幸福,才经得起社会摔打;而健康阳光的孩子是被“蜜”浸润过的

    “蜜”是要让孩子保有纯真,并时时给予鼓励。儿子马上12岁了,今年上六年级,但总是问一些我们大人认为比较简单的问题,我总觉得他不像同龄孩子那样成熟,有的时候甚至还对他有些发愁。有一天,孩子对我说,他们班的同学都不想和他玩,问他为什么,他说有时他们说的话他听不懂,再问同学同学却只笑笑不回答,这样次数多了,同学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说他太简单了。儿子一说,我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现在的孩子大都早熟,电视网络又是这么发达,无疑让他们更加成熟,而儿子太过于单纯,对于一些话语自然也就听不懂。晚上和老公说出自己的担心,老公说我太忧心了,孩子有孩子的童真,我们大人不应该干涉,再者等孩子上了初中,结识得人多了,遇到的事多了自然也就成长了。听了老公的话,虽然心里还有是些放心不下,但也没有找儿子谈,等读了这本书后,我为没有找儿子谈心而庆幸,是的,孩子应该保有自己的一份纯真。

    “蜜”是孩子慢下来,陪孩子一起成长。记得看过一篇这样的文章,题目是《和蜗牛一起散步》,现在回想起来,蜗牛不正代表了我们的孩子,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慢下来,这个慢要从心开始真正地慢下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难免犯错,其实孩子他就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慢慢成长,慢慢长大,我们应该耐心等待,不要急,因为他们有的时候并不理解自己是在犯错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父母这个角色来给予孩子肯定和否定,让孩子知道对和错另外,我们还要发现孩子的优点,来进行肯定,而对于缺点,我们要尽量让孩子进行弥补,但弥补的同时不打击他。另外允许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其实孩子就是一个本为什么他们的好奇心非常的重什么都问,这个时候那我们就可以让们自己尝试寻找答案在这个找答案的过程中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成长的过程

    “蜜”是陪孩子一起做游戏。游戏可以让孩子体验乐趣,学习互动规则,激发想象力,我们应该遵循孩子喜欢游戏的天性,可以娱乐娱乐,让孩子时时乐学。什么是“游”,游是孩子跟他所游玩的空间场景的一种互动,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会对情境产生很多的想象。什么是“戏”,戏是指孩子和小伙伴之间的互动,小孩子最喜欢角色扮演了,甚至有时候觉得分配不完的时候,每个人还扮演多个角色,他们喜欢扮演一些想象出来的对手戏想象出来的,情景剧,发挥孩子的想象空间,让孩子充分游戏,这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给孩子所拥有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应该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这种童稚之心。

    盐,这种看似十分普在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化中被赋予了十分宽泛的隐喻,比如耶稣基督就教会人应该成为世界的盐保持纯真的品性。在犹太人的语言中,盐就含有智的意思,人们常用“失了味的盐”来比喻愚笨的人。在中国,父辈在教海子女时也爱说一句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要多。”用以强调父辈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也强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以及由此形成的识与品格。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里许多东西,并不是我们家长所熟知的,我们可以手把手教给孩子一些所能做的,那就是,给予孩子充足的,但我们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让他们明白责任的意义,让他面对某些社会现实,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去接受属于自己的任务,从而在锤炼中成长,而不是回避逃避和退缩。

    那盐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盐首先就是让孩子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看到《英国儿童的十大宣言》,我认为这十条宣言非常好,而我们中国缺少的就是这些,虽然在学校里边现在也一个劲儿地在强调安全,但是我认为安全应该牢牢的记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这样才能让他们时刻牢记。而这个宣言就是他们成为儿童的第一步,我们中国也可以这样做。(一、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二、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三、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四、小秘密要告诉妈妈;五、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六、不与陌生人说话;七、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八、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九、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十、坏人可以骗。)我们总是说学习重要,学习重要,其实任何东西在身体健康这一前提下还是以身体为主,更何况是生命呢,所以我们时刻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看了这本书的十大宣言,我就立马把这十大宣言告诉儿子,让儿子时时刻刻牢记,什么时候都是生命第一,安全第一。

盐是让孩子知道并承担起自己应该有的责任。儿子小的时候总是问,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我就告诉他人活一生就是给其他人,给亲人,包括遇到的人留下印象,而我们怎样留下这个印象?好的还是不好的?那怎样做好?那就是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不仅仅这样对儿子说,对班里的孩子也我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小的时候我们的责任就是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更是学习道理,学习做人的准则。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的去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才是他们应该做的,哪些又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阻碍,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去寻找解决的途径以及解决的方法?有的时候儿子遇到困难,我就让他这样做,让他去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学习的时候也同样用此方法,遇到不会的问题,先去查找资料,实在不明白了,再来询问。我再给他讲解。

    盐还应该是让孩子有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班有班条,我时常这样跟学生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规则意识,在任何地方我们都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这个地方的规定,这个约束行为的同时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而对于儿子习惯的培养,我认为我做的还是非常不够的,首先拿学习习惯来说,儿子的学习习惯还可以,能够每学期制定计划,然后按计划进行,每天回家先完成自己的作业,接着是看课外书,每天都如此,任何时候都能先把作业放在第一位,这个习惯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儿子的劳动习惯以及个人行为习惯,我就有点非常无语了。以前总是想着孩子小,做事情慢,很多事情都是我主动的代劳了,以至于孩子现在养成了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习惯,而且个人的自理能力也非常差,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对于这一点,我非常担心。有的时候我也想着放手,但是舍不得,舍不得他吃苦,另外也总是嫌他做事慢,屋子里面总是乱糟糟的,早上起床有的时候还要去喊他,更过分的就是吃饭吃饭的时候总是挑食,拖拖拉拉一顿饭能吃一个小时左右。因为挑食,儿子看起来非常瘦,以至于同事看到儿子,总是打趣我说,我不让孩子吃饭,儿子不是亲生的。说到这儿不由得想起我的童年,我妈妈做事情非常干净利落,家里很多事情都是她在干,由于父辈这一辈在小的时候吃过很多苦,所以总想着让我们这一代轻松一些,很多事情她都代劳。以至于到我这辈的时候做饭不会做,个人的自理能力也很差。就拿买菜来说吧,到现在我妈妈总是嫌我买菜,这不好那不好,以至于很多时候家里边的菜都是她帮忙代劳,她总是对我不放心,说我什么事都不会做,其实这也是童年的影响吧!看到儿子这样不由得想起我,也是这样,看来真的该放手了,该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了。

     以爱为营养的“奶”,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甜“蜜”的情感支持,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品格和智识的“盐”,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一句话,“奶、蜜、盐”——父母给够了,孩子一生都不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