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奶.蜜.盐》
liuyang44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7
浏览

遇上《奶.蜜.盐》

当我拿到《奶蜜盐》这本书时,我就被它鲜嫩的封面和特别的名字所吸引。细细看了一遍书,被书中的观点和故事深深地感动,而且有着太多的共鸣。

迫不及待地打开封皮,《序言》一下子就把我深深的吸引了。天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未来都会有种种期待,但同时,这些期待又常常在岁月的流转中转化为各种担忧和焦虑。家庭教育有一对基本矛盾,就是父母之“教”与孩子之“发育成长”无法同频而导致的冲突。这不正是我们为人师,为人母每天遇到的问题吗。

第一篇章  “奶”,最浅显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母亲的奶水。它更深刻的意味,指的是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要给予孩子甜蜜的注视,让孩子从小就能产生更多的自我肯定。那些不够好的母亲也有这样几种:1.不愿意成为母亲的母亲;2.不懂得如何做母亲的母亲;3.人在场但责任缺席的母亲。

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每天来学校上课不听讲,而且还会打扰周围的孩子。作业写得一塌糊涂。让每一个来上课的老师感到头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背后存在一个没有责任心,不知如何做父母的家长。  让言传身教变为可能。教育家洛克说过:你在源头上改变一个孩子是容易的,但当孩子形成习惯了,你再想改变他,就太难了。

第二篇章 “蜜”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把鼓励、赞赏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变成家庭中最终要的互动方式。一个人遇到事情就畏缩,遇到挑战就沮丧,这种消极的状态和早期成长过程中鼓励的稀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父母,我也感到深深地自责:见惯了太多优秀的孩子,总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能优秀。结果对孩子做的事总是不满意,少了赞扬,多了批评。孩子总是委屈的对我说:妈妈,你怎么不夸夸我?导致孩子平时学习生活中总是畏手畏脚。

  看了奶蜜盐,最终释怀:我给了孩子我认为最贴心的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我忽略的是孩子心灵的成长,我一味地给孩子施压,动怒,无形中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我最缺少就是耐心和鼓励,我要学会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

    正如奶蜜盐中张老师所说:先弄清爱的本质,然后去爱。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要走的路,父母既无法代替,也无法去设计,父母的爱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走正确的路,让孩子感受到自我成长的独立空间。对孩子来说,不仅要有父母的爱,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激发孩子的优越感,一定要坚持多鼓励,少打击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本能,这是任何一个明智的父母该做的。   父母就是孩子可能的未来,是指父母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方式,构成了孩子成长的起点,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了什么,决定了他人生的走向。只有那些从父母身上得到了“蜜”的滋润的孩子,才有可能成功。

第三篇章 “盐”既是世上最寻常又最不可缺的食物,同时它还是一个人坚毅、勇敢与有责任心等优异品格的象征。文质老师有个树的比方我记忆深刻,那些长得高和长得好的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长初期看不到它的成长,好像长得特别慢,其实,它是先长根,让根先扎向大地,扎得越深越好。从表面看,它的确长得很慢,但是一旦根扎好了,后期就会奋起直追,这就是慢慢的快。慢的问题解决好了,快才能真正的顺其自然起来。

    现在家庭教育解决的都是“看得见”的现实问题,而孩子生命存在的价值却无人关注,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困境之一。如果没有梦想的照耀,人就更容易趋向功利和势力,我们要回到生命发展本身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在具体的学习成绩上斤斤计较。  孩子的成长是“慢”的过程,如同树木需要深深的扎根才能茁壮的成长。为师、为母都应该在孩

 

 

 

 

 

 

 

 

子成长的过程中,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这样,拥有足够的生命滋养,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越来越远,才能更加懂得如何获得幸福,拥有幸福的能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