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蜜盐》读书日记
dongliping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7
浏览

                                               读书日记《奶蜜盐》

      特殊原因,第一次活动没能参与,名师工作室的书经过快递收到。不巧因参加学校的活忙完学校的工作,到家已经晚上九点钟。迫不及待拿出第一次与我谋面的《奶蜜盐》,按照阅读习惯,翻阅了目录,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三种不好的教育,你会是其中一种吗?》,好期待其中的答案;《孩子都不陪,爱从何说起》说出了多少老师想说于家长们的话;《闻鸡起舞,害人不浅》,“闻鸡起舞”不是被作为励志故事挂在墙上,写在书上的吗?怎么会说害人不浅呢?《孩子应装避雷针》,那么,什么会是孩子的避雷针呢……总之各种好奇,正驱使我不畏一天的劳累,把它读下去。

      与此同时老公在念一则新闻给我听《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这则新闻正冲击着我的大脑,一时间真是感慨万千,再看《奶蜜盐》这本书,封皮上这行“从根子上并且一劳永逸地找到解决方案”就显得更加醒目。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这本书显得更加珍贵,闲话少说,读书去!

                                                                奶 高质量的陪伴

                                                  2018621           星期四          多云

 

      “奶”,最浅显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母亲的奶水。它更深刻的意味,指得是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这个环境以充分的爱和满足感为导向,所有孩子都不可缺少。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幼年期,母亲的重要性不可取代;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简单到只需“爱”,也唯有“爱”。爱是什么?爱是陪伴,长久的陪伴,真心的陪伴,而不是做孩子的虚假母亲:想爱孩子的时候就去爱一下。不想爱的时候就回避不见,或者以工作忙碌为由,放弃陪伴。陪伴是父母与孩子最自然的一种相处方式,它满足的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只有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孩子才是最快乐的,最有安全感的。反之,他们就有可能处于惶恐无助的心理状态中。陪伴这些工作,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去做的。总之,陪伴是孩子安全感,幸福感,健全人格的源泉。所以请抽出时间来高质量的陪孩子吧!放下手中的手机,关掉打开的电视,专心致志的和孩子一起游戏……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重视家族、重视血缘、重视宗亲的民族,但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功能的增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父母明明在孩子身边,却各自只顾低头玩手机,这种陪伴对孩子来说,形同空气,既没有跟孩子的情感、言语、表情的交流以及身体的互动,也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有甚者,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安静一些,不妨碍自己的工作或游戏,给孩子一部手机了事……反思自己,虽然没有做“低头父母”,但是,因为工作劳累,经常把孩子交给电视的时候却比比皆是。书中提到:我们爱孩子,这个爱应该是具体的、可见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每天都能够听到父母的声音,看到爸爸妈妈的笑脸,早上醒过来的时候不孤单、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害怕。在父母的爱的陪伴下成长。因此,下定决心做一个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妈妈!

                                                                       鼓励与赞赏

                                                        2018622日                周五            晴

      “蜜”在字典中的解释(1)蜂蜜;(2)甜蜜。健康的孩子是被“蜜”浸泡过的,可见这里的“蜜”意为甜蜜。什么能让成长中的孩子感觉甜蜜,当然是鼓励与赞赏。生命本身包含很多复杂的可能,有好的,也有些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打开。用赞赏,鼓励的方式打开,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乐观态度、探索精神等与生俱来的生命热情就会被释放,成为生命中最本真的能力和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反应方式。书中说:如果一个人遇事畏缩,遇到挑战就沮丧,他这种消极的状态和早期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和赞赏的稀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既是妈妈同时又是一名老师的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很优秀、很完美的人。如果孩子在哪个方面表现的不像一个优秀完美的人,我就会开始担心、焦虑,然后不自觉的给孩子施加压力,给学生加作业的现象有之,在课堂上大发雷霆的现象也有之,有时面对孩子反复出现的过错,甚至会一度失态。可事实是就像只有少数的人可以优秀一样,我们的孩子也只能做到少数优秀,而各方面的百分百完美的孩子更是不存在的。有的孩子聪明,一学就会,但会隔三差五的与同学发生矛盾;有的孩子文静懂事,却从来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还有的孩子组织领导能力很强,却容易骄傲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总感觉这孩子怎么就不能如己所愿全面发展。以我儿子为例,从小喜欢看书,学习自觉性强,小学六年从没因为学习让我费过心,在学习方面算得上优秀;可是另一方面,我却总为他不能走出去,爱上运动而心有不甘。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我们首先应该要有一种正常的标准去对待孩子,比如说即使他在运动上并没有如我所愿,我们也不必因此用很高的要求去苛责他,而是应该在帮助孩子挖掘他的优势情况下,同时帮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与自己身上的缺陷友好相处。要记住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点,扬长远胜于避短。每个人最终都是用自己的优势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好的离立足之地的。在家庭教育中,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质,肯定孩子的独特性。理解和保护孩子的短处。让孩子活的更自然一点,更从容一点,更像他自己,这其实才是家庭教育的正道,方法就是鼓励与赞赏!

                                                                                   盐  品格与智识 

                                   2018年623日             周六            晴

      孩子的成长是个复杂的过程,“奶”能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基础,“蜜”能让孩子乐观的面对生活,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要想让孩子明白责任的意义,让他面对某些社会现实时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去接受属于自己的任务,从而在锤炼中成长,而不是回避,逃避,和退缩,还要适当的“盐”。

      在这部分内容里,作者首先谈到了家庭教育,说到了父亲角色的重要性。我深感庆幸,孩子的爸爸担负起了沟通的责任,征得了爷爷奶奶的同意:爷爷奶奶怎么疼爱孩子都没关系,但是不干预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不能用他们错误的方式,特别霸道的方法来庇护孩子的错误。因此,我的家庭幸福和睦,两个宝贝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深感震惊的是关于孩子自杀行为的调查,竟然有5%的孩子有过自杀的念头,17%的孩子有自残的行为。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过的有多幸福: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家里堆满了玩具,冰箱里塞满了零食……从没想过他们睡眠不足已成为常态,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也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更没想到这些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被老师批评、羞辱,甚至体罚时对他们心里造成的伤害。张文质教授在书中提到:孩子虽小,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会感到愤怒、委屈、无奈,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他需要把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而当父母或者老师无法为他提供这样的帮助与引导时,他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极端情况下就可能做出令父母悔恨终生的傻事。      因此,一定要注重孩子的“生命教育”,尽早为孩子建立“生命第一”的观念。在这方面,“英国儿童十大宣言”值得借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坚持把它带给我的学生。

      “温和而又严格的教育”是我读完这部分内容的另一个重要感悟。书中说孩子的成长分成不同的阶段。在两岁之前,父母要全方位的呵护她,满足她的身心需求。但是两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它就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改变跟孩子相处的方式,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父母要把对孩子的引导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经常所说的教育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而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够轻易形成的。这就需要“温和而又严格的教育”,做到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比如做孩子不说谎,考试不作弊,无论何时何地不伤害他人等等,给孩子立一些规矩,让他变得更为坚强,更为独立,更有勇气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时间匆忙,一点浅显的心得分享到此,但这本书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字字珠玑,值得我反复体味、学习。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去品读、体会,联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也希望在它的引领下,我的孩子和学生变得更阳光、积极向上!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