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dongliping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4
浏览

  学着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在开始写这篇读后感前,我想首先感谢“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年教学经历,从事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我,竟然从来没有仔细地、认真地审视和反思过我的工作,虽然我极力地按耐我自己,别把这些东西分享出来,这样很丢面子,但事实就是事实,正如书中所说,我和大多数班主任一样,在班级管理上靠的都是经验和临时发挥,从不知做班主任需要专业的知识做支撑,需要扎实的理论做基础……总之,《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受益匪浅。而正是这个平台,推动我读了这本书,所以,感谢这个平台。

      这本书的写作特点是:少了行政思维和行政语言,少了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帮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全书共分七章:

      在本书的第一章,王老师首先谈到了班主任的六种角色要求: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我认为应把学习者放在首位,一个“拒绝学习”的班主任,是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更不会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学习指导者,更别说什么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啦。在书中王老师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位网名“红泥小炉”的网友发来某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是语文课《白鹭》的教学片段。在老师和同学赞美白鹭时,一个学生跳出来煞风景,扬言要吃白鹭。这名老师不得不应战,在“示众”,调动集体舆论,劝阻三招失灵后,以赞扬该生的父母缓和气氛,以捍卫对方的发言权展示胸怀,以拥抱结束战斗,耽误了不少时间。而王老师在建议处理时只是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几个成语,既不脱离美育,又与课文有所衔接,同时化解了课堂危机,让人禁不住拍案叫绝。这样巧妙的处理靠的正是王老师扎实的语文素养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东西哪里来?学习!而联系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理解大人的苦心,不好好学习。反思一下自己,在内心深处何尝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了呢?不禁再次告诫自己,今后定要多学习,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实到工作中去。

      在第二章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中,王老师分别从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集体舆论,师爱和威信十个方面做了说明。并且强调,在班主任影响学生的过程中,绝不仅仅是方法的问题,一个班主任侧重使用什么手段,决定了他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它是什么类型的班主任。

      这部分内容里,定规矩和表扬两部分内容对我影响最大。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采用结合年级特点,召开班委会,再三征询民意的方法制定出我认为最民主、可行的班规,并且满怀希望的盼着人人照办,班集体旧貌换新颜……而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总像和我过不去一样,时不时地触碰班规,我常为此感到失落。当我看到书中说:对于班规的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抱有一种幻想,一个新制定的班规,如果绝大多数能够执行,少数人偶尔违反,个别人经常违反,这是正常情况,老师所期望的班规无人违反,这恰恰说明它的生命该结束了,又该制定新的班规了。这段文字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出问题的不是学生,而是我对班规的理解不够。

      众所周知,现在提倡“赏识教育”,并且流行一句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王老师却说“警惕学生表扬中毒”。他说,表扬只是教师影响学生的十八般武艺中的一种。而有的教师和家长一味用夸奖的办法,什么都赏识。学生“嘴里吃的是蜜糖,耳朵里听的是颂歌”。久而久之,他就只能听赞扬,听不得一点儿批评了。他或者不夸两句就支使不动,或者目空一切,或者眼高手低,或者经受不起一点挫折……这就是表扬中毒了。联系生活实际还真是这样:近几年来,不堪忍受家长和教师批评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报道屡见不鲜。书中还特别指出:出现“表扬中毒”,不能单方面怪学生骄傲,老虎屁股摸不得。这是教师和家长夸大表扬的失误,是表扬中的短期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千万要注意表扬也好,批评也好,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的认识自己。既然如此,就必须实事求是,无论夸大他们的优点还是夸大他们的缺点,都会蒙蔽孩子,而教育者是不能蒙人的。最后,王老师还提供了一份美国教师总结出的表扬用语,提倡表扬要切合实际,要多元化,这正是我工作中所需要的。

      对于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我感觉书中的这几个标题给了我明确的答案:

      一、教育与管理,教育是重点

      二、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前者是重点

      三、素质与学习成绩,素质是重点

      四、班集体与个别生,班集体是重点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随时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估,分出轻重缓急,区别对待,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和问题生诊疗是班主任工作的三大块,也是本书的重点。书中用了一半的篇幅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这三项工作的内容和具体方法。王老师指出,在我们的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往往忽视班风建设,或者不知班风从何抓起,整天被困在在日常管理的琐事中,致使丢了班主任工作中的第一块,然后又用抓第二块的办法抓第三块,结果两头落空,导致班主任工作的三项丢了两项。剩下的中间一块儿管理,再缺乏整体意识,缺乏系统意识,管不得法,造成很多班主任每天精疲力尽,而成果寥寥。所以,做好班主任工作,先要抓好班风建设。

      班风建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属班级舆论了。舆论是道德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对班集体建设很重要。良好的班风必定有正确的舆论,这样才能有正气。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尤其要在重大的、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社会观念、道德观念上对学生进行明确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是非曲直。这些教育又不能是单纯的说教,要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班主任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培养、营造良好的班风,达到润物细无声,这样孩子才乐于并易于接受。

      班级日常管理是让我最骄傲的一块,我发现我想要努力做到的从班级日常管理中抽身,和王老师的的班级管理要有“减法意识”不谋而合。在我的班级管理中,除了抓好日常工作外,我非常重视培养班干部力量。我们班采用小组合作制,四或五人为一组,组内设大小两名组长,一名负责作业检查,一名负责值日管理;组的上一级单位是班长,每个班长在分包小组的同时兼做值日工作,负责组织、安排一天工作。各成员间分工明确,小组长能处理的不找班长,班长能处理的不找班主任,这样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工作,效果良好!

    最后一个章节——问题生诊疗,我相信是困扰我也是困扰许多班主任的大问题。正如文中所说,问题生的名称虽几经变迁,但本质没有变,都是指在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所占人数不多,但影响不小,轻者影响课堂纪律,重者影响教学秩序。

对于这部分内容,王老师从问题生的界定及分类,到问题生诊疗的步骤及方法,再到问题家庭的分类指导做了专业性的阐述,并且做了具体的案例分析。虽然有些内容专业性太强,我通过反复阅读暂时还不能完全明白,但是我懂得了,要转化一个问题生绝不是谈几次心,做个家访那么简单,它需要我联系他的过去,了解他的家庭影响,分析形成原因后形成综合性结论,再根据这一结论制定出相应的转化措施,同时还要做好长期转化的准备!这会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需要我不断学习,所以,学着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我将永远在路上!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