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师,我知道我不是很优秀,你也不喜欢我,但是我在努力做到让你喜欢。有时候课堂是我明明举手了,你却权当没看见,而当我稍微有点不注意听课时,猛地抬头总能看见你厌恶的目光正在等着我……”正当我改完刘静的小练笔,准备合上本时,突然看到了第二页写的这段话。顿时,我火冒三丈,这其中有生气,有尴尬,还有被学生冤枉的委屈,没想到我一直自认为的好学生竟然有这样的想法,还在那指责我。我想立刻拿着本子去找刘静,但是理智又让我静了下来。这个班是我从三年级时接手的,现在都六年级了,可以说对每个同学我都非常熟悉,刘静一直都是我们的值日班长,学习也不错,平常我也是比较关爱她的,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陷入了沉思……
记忆中的一些碎片在眼前闪过。刘静在家里是独生女,父母比较娇惯她。记得有一次,她骄傲地对我说:“夏老师,我爸爸说他在单位里市领导,叫我在班里也得当班长,管别人。”再加上她是班长,所以她一直在班里比较强势,我经常听同学们说她爱欺负男生,所以有时候我会在她和其他同学闹矛盾时狠狠地批评她。久而久之,可能就给她造成了不好的心理,让她觉得我不喜欢她,对她苛刻。我该怎么跟孩子解释呢? 一直以来,我认为对学生的错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讲清道理的“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去做,而忽略了老师对学生的“严格”,一定要“严之有理”,让学生感受到是教师对他们的爱与关怀。教学不仅是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教师要比俨然一个无表情的传教士的教师强百倍。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能达到情理交融,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于是,我写了一封信,向刘静解释了我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并且郑重地给她道了歉,也感谢她能对老师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老师成长,希望我们俩以后能成为好朋友。之后,我同样也是利用小练笔把这封信给了她。此后,我和她之间多了一份秘密、一份默契,她也改变了很多。现在她已经上初二了,但我们还保持着联系,每年教师节她都会回来看我,还会送上一个小礼物,我想这件事会成为我们俩人生路上的一朵浪花,伴随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