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如何导入才精彩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靳媛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激发活跃学生的情绪。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前交流都是在为教学服务。不管我们任教哪一种学科,都离不开“课堂导入”。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呢?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它是一堂课的起始阶段,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导入千万不可千篇一律,通过执教的每次研讨课,我也从自己的思考和学校各位领导老师的点评中得到了一些浅薄的认知。
课堂导入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所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它如同开启课文内容的一把钥匙,教师要不厌其烦的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导入。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情景导入、悬疑导入、复习导入、故事导入、利用原有经验导入、提供背景知识、开门见山法……无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结合课文的一些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导入。
比如面对故事性强的课文,我们就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导入,小学生们都爱听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他们会屏住呼吸静听,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又产生新的惊奇,他们会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牢牢吸引。这样的话,可以激起学生进入文本,解开悬念的欲望。例如在执教《总也到不了的老屋》时,我将老屋提前出示在了ppt上。上课铃响后,一首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音乐开始播放,在这样的气氛中,我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述老屋的心理想法,以此为课堂的开头。故事讲完,同学们沉浸其中,还想继续听。于是,学生们便抱着高度的兴趣进行学习本课了。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们有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我们也可以通过谈话交流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将既有的经验与本课要学习的内容相链接,缩短儿童与所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例如我在执教《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黄山吗?有没有人去过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甚至脱口而出,大声说道:“老师,我去过!”趁着学生热情的劲头,我接着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来说说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于是,学生们便开始摩拳擦掌,纷纷回忆自己对于黄山的记忆。这样的提问立刻激活了学生关于黄山的原有的生活经验,由生活经验过渡到知识所学,拉近了学生们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利用所经历过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儿童学习新课文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
再如创设情境法。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到了高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开始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视频、童话故事或者是戏剧表演等途径,为孩子们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导入新课。例如我所执教过的研讨课《动物儿歌》。在课堂开始前,我的ppt呈现的是一幅图画。图画内容是关于动物王国的。上课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风和日丽,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吧!”以这样一句,把学生们带入情境之中。接下来,我的ppt出示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而且这只蝴蝶是动态的在飞舞。学生立马被这只飞舞的蝴蝶吸引了。“快来看看谁来迎接我们了?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对啦,蝴蝶姑娘为我们打开了动物王国的大门。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动物儿歌》,走进动物们的世界”。处于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是十分感兴趣的,而且在这种故事情境创设中会有很高的体验感。在这样的导入下,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期待着学习这一课。
新鲜的教具实物导入会引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所执教的《小书包》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师:同学们,大家看这是什么?(展示实物书包)生:书包。师:可是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神奇的书包。(展示教具书包)大家看,这个书包上是?生--叮当猫。对,我的这个书包就像叮当猫的口袋一样能变出很多宝贝呢。这节课谁表现的最好这个神奇的书包就属于谁。你们想知道我的这个书包里有什么宝贝吗?生:想。师: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小书包,请同学们伸出小指头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小书包》。这个新鲜教具“小书包”是我亲手制作的。教具“书包”与要学的课文相呼应,教具背后暗藏了一个口袋,专门可以变出奖励学生的卡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让他们在兴奋不过的事物了。所以在课堂导入时,可以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迎接新知、探求新知、理解新知。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逐渐掌握的。那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我们的课堂导入中,又是怎样的效果呢?在我执教的一课《树之歌》中,我就以多媒体导入:视频导入,师:播放视频《面包树》,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树的秘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树之歌》去了解他们。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没错,课前播放的视频《面包树》,是我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信息,然后做成ppt,最后进行录制和配音生成的。同学们在观看视频时,不难发现,里面的介绍人正式他们熟知的语文老师。这时他们各个用惊讶又敬佩的眼光看向我,注意力高度集中,这节课进行的也十分顺利。
举了很多导入的例子,而关于导入方法的选用,我们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基本原则,如果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则不必拐弯抹角,直接采用开门见山法进行讨论,切入本课所学内容。如果阅读的对象是情感型课文,则采用创设情景法,渲染一定的情绪氛围,从而为学生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如果学生先前的知识与新课所学内容有内在的关联性,我们就可以采用师生谈话法,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者知识经验。如果学生学习新课有困难,我们就需要借助背景知识,提供一些关于本课的一些相关性的背景知识。如果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所学知识之间存在冲突,则适合采用悬疑导入法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总之,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积累,选用合适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动方式的顺利转换,成功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设计课堂导入应机智地因时而变,因情而变,保证灵活性,可操作性,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希望我们的导入都可以像磁石一样时刻吸引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