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中努力成长,在成长时感受幸福
靳媛媛发起了2021-12-05
0
回复
18
浏览

在幸福中努力成长,在成长时感受幸福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靳媛媛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把“幸福”划分为三个维度——快乐、投入、意义。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角色不同所以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相比于其他职业更容易获得幸福感,那怎样去做,教师才能更幸福呢?

我,一位踏入教坛仅仅3年的青年教师,常常忙碌过后便会回味今天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在哪里?假期有幸拜读了《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该书由张万祥教授主编,收录了很多老师的育人故事。全书从“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当素养遇到考验时,应恪守师德”“沟通时,应走进对方的心灵”“面对问题与问题生,应三思而后行”“要想取得高效,应讲究工作的艺术”“面对专业成长,应勇于走快车道”等六个方面,用具体事例来展示各个优秀教师在遇到教学时的种种问题是怎样做的。这本书对于我这位年轻老师来说,无疑是教育教学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让我有了可以借鉴的实际操作方法,在教学上更加容易产生教育机智去解决问题,尤其是由“勤”到“懒”这个观点促进了教师幸福感的产生。

“懒”是正解。做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这一辑讲到“教师可以用懒惰换来累累的硕果”,在这一章节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懒”。相对于“懒”,我可能是个“勤快”的老师。刚开始我也很疑惑,老师“偷懒”能行吗?学生岂不胡作非为?班级岂不是乱了套了?学生们年纪还小,他们可以做到吗?很多时候,班主任的管理总是事无巨细。我在每节课间,一趟又一趟地去教室,左看看右看看,担心他们课间惹出一些幺蛾子,害怕他们谁会受到伤害。不仅是课间,我几乎在校时间常驻班级里。班级最前面有一张课桌,那是我的位置,用来批改作业。在其他任课老师上课时,我也会去坐到这个位置上边听课学习,边批改作业,还要观察同学们学习的状态。这样属实算是位“勤快”的老师了吧?天天与学生形影不离,让学生一直处在你的监管下,这样做带来的长期效果真的好吗?很显然,书中提到的“懒”才是正解。也解开了我心中一直存在的疑团。

润物无“声”。好的教育是细水长流,是潜移默化,是慢慢的影响渗透。在我上课的时候,以前会关心学生有没有听到,有没有听懂,所以才会把一个知识点卖力、生动、重复地讲,直到学生如我们所愿完全掌握为止。至于学生会不会因为高频率重复的语言感到厌烦,根本无暇去顾及。我们的课堂热热闹闹,有人发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样的课堂氛围活跃而热闹,老师甚至会为这样的气氛感动,所以,尽情热闹吧,大不了我们的声音再提高一些。一节课,声嘶力竭,筋疲力尽,几天下来,嗓子沙哑,头皮发晕。好像很多年轻老师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现象真的正常可取吗?在《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本书中告诉我们“偷懒”第一招,润物无声静中来,对嗓子,珍惜些!上课的时候,把声音放轻,决不勉强提高音量,如果课堂上的杂音影响了孩子们听讲,就停下来,所有的孩子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之后再继续。学习到了这一招,尝试用在自己的课堂上,的确很有效果。有一次,我在上课,提到了一件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事。下面慢慢的就有了小声讨论的声音。我只得再大一点音量盖住他。正当我扯着嗓门准备大声讲时,书上的内容慢慢把我制止。学生们正说着,突然听到他们的老师不说话了,会很快发现。久而久之,他们知道了这个习惯。渐渐的,置身于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中,习惯就成自然了。当你面对着一群小老虎又正睁大眼睛闪着光芒,安安静静期待你的“奖励”时,我想,这时候,你会感到除了幸福,还是幸福。

责任分封。作为班主任,决对不要独揽大权,对学生信任些。老师不要把教室当成办公室,从早上的晨读,到中午的午间管理,再到傍晚的放学,班主任时常流连在教室,这样的话,学生的纪律维持可能表现得非常好,但这很可能是暂时性的。我们不妨可以可以让自己轻松一些,选出一些班干部,并适当放权给班干部,每个孩子都可以努力做着自己的那份工作,辛苦并快乐着。上学期,我们班的门后贴了一张工作岗位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班干部进行监督管理,而班里的小官们特别的积极,整个班级到处都有管理者,只不过分工不同,所以一片和谐。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植物小园丁”这个孩子。每天早早的到学校,根本不用提醒,他就把他的植物宝宝们喂饱了水。这只是班级里干部的缩影,像这样的孩子,班里突然出现很多。这个尝试让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原来班主任还可以这么悠闲。看来以后要多想些这样的方法。

交给时间。我们常说,今日事今日毕,但是有些事情未必今日完成,解决矛盾,适当拖延些。为什么呢?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生总喜欢来告状,这些告状的孩子通常是鼓足了勇气,甚至孩子在其他的小伙伴们的陪同下来倾诉委屈的,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不接球。可以跟他说,如果事情真像你所说的那样,我会批评他的。但是转眼的功夫,还没来得及批评肇事者,矛盾的双方又你追我赶愉快地玩耍了。孩子们总是把简单留给自己,把麻烦扔给老师。孩子终归是孩子,哪一个孩子不犯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去淡忘呢?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小晨和小雨平常关系比较好,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一天,两人扭打在一起,被班长拉到我面前。在同学们的吵吵嚷嚷中我得知,来眼前这两个哭的跟个泪人的孩子闹矛盾了。我没有立马询问,而是让他们在一起商量,刚才发生什么事了。商量好再来告诉我。在经历了他们小声嘀咕后,不一会儿找我来说了。他们已经和好了。随后的课间,我继续观察他们两个人,又跟没事人一样,脸上笑容灿烂,在一起有说有笑,早就把刚才发生的不愉快抛之脑后了。你看,时间会解决一切的。有些事情,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否则只能是杞人忧天了。

“家丑”不可外扬。和家长,远离些。小学生的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每次家长会结束之后,家长带着孩子来找老师,好像老师不说出孩子的一些缺点,家长会仿佛白开一样,但是这样就导致孩子在老师面前不自信、不开心。上学期我们班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家长会结束之后,班级里小李同学的家长领着他找到我,小李爸爸直言到:“靳老师,小李这孩子最近在学校是不是表现不好?”小李同学一听,不服气的脑袋就耷拉下去了,见此情景,我告诉小李爸爸:“哪里有啊!孩子在学校表现一直都很好,根本就不像您说的那样。”紧接着又说出了孩子一大堆的优点,小李同学耷拉的脑袋立马立起来了,而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家长回家后也会转变态度夸孩子。意料之中,在这之后,小李同学在课堂上听课效率明显提高了,也爱回答问题了。这不就是良好的转变吗?其实每个孩子确实都有表现不佳的时候,原则性问题不犯,我们可以适当帮助孩子们在家长面前遮住这些不好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更自信了,更优秀了,教师也就更加幸福了!

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优秀教育案例可以引导我们如何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如:“如何跟学生沟通?”“生气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怎样向学生示弱?”“面对专业成长,应勇于走快车道!”这本书剖析了许多在教育教学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方法,让我如沐甘霖,收获颇多。

我将继续品读,在读中悟、悟中教,教中求进步,相信这样做,我会越来越幸福,成为一位幸福的教书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