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长葛市佛耳湖镇大孟小学:宋小丽
自2001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虽然从私立学校再到公立学校,工作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科,但唯一不变的是班主任工作。转眼已经十八载,班主任工作由最初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轻车熟路。然而在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今年有幸读到苏书明老师的推荐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阅读着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用40年教育经验总结而写的一本适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优秀读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受益匪浅,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最重要的是明确了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也需要智慧。
在前言部分,王老师首先用“你喜欢做班主任吗?”这样一个问题展开,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班主任工作琐碎的事情太多、生活质量不高,又因为种种原因大家不得不担任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我自己而言,有时候偶尔也会觉得班主任事太多,也会有放弃做班主任的想法。王晓春老师强调了班主任的重要性,又用“知之”“好之”和“乐之”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为我今后努力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指明了方向。
就说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理解,这是教育界长期推崇也十分流行的口号,这也是我从做班主任起,经常用来鞭策自己的一句话。但是当我读了王老师对这句话的理解后,我又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王老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夸大了学校和老师的作用,遗传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担。
者。而班主任不过是他的很多帮助者中的一个而已。
就说王老师在班主任角色中指出“学习者”这一角色的见解时谈到教师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沦为一句虚伪的谦辞。教师作为终身教育的主力军,在工作中经常被提及,现在的继续教育、各种培训学习等等都是终身学习的方式,然而现在大多情况下却变成了一种形式,即使学的认真,还是很少人能运用到工作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其实强调了榜样的作用,老师都不愿意学习怎么去责备学生呢。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再说说对“校园无小事”这句话的理解,王老师认为它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意识,鼓励教师认真工作的一般性号召,还是可以的,但是在学理上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小与大是相比较存在的,如果校园真的没有小事,都是大事,那么大事也就不存在了。校园有大事有小事,
有重要的事就由相对不重要的事,有急事就有相对不那么急的事。轻重缓急是客观存在的。王老师对这句话的分析对于我们班主任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启示,“大事”和“小事”的辩证关系引起了我对班主任工作中重点与非重点事件的思考。 如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往往只是在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忙碌,其内容大多是“与现象作斗争”,像吃止痛药却不能根治。譬如学生厌学,其中有的人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基本生活态度问题,他的整个生活状态不对劲,每天过的不开心,没有生活目标,教师却想用“奖励与惩罚”、“寻找闪光点”、
“培养学习兴趣”等方法来解决他的问题,这很难有效。一个连生活都不热爱的人能热爱学习吗?这样的学生只有走进他的心灵,弄清他整体的精神状态,想办法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扭转他的心态,才可能解决他的问题,这个突破口可能不在学习上,或许在亲子关系,或许是同学关系,或许是自我认识问题,也或许是理想问题,我们要着眼于他精神境界的提升,生存状态的改变,才能解决他的问题,所以,我们班主任不能只“就事论事”,工作浮于表面,关注学生整体的精神境界比仅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更加重要。
又如许多班主任常说,个别的问题学生,往往牵扯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他们显得非常的寒心和无奈。其实多数问题学生并非总是一副大闹天宫的架势,只要班主任不过分刺激他们,他们对集体的直接破坏作用未必那么大。我们班主任没有必要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他们
身上,应该抽出更多的精力照顾集体,照顾多数人,因为班主任不是为个别学生服务的,我们要把精力花在能做好的事情上,而不是拼着劲去做一些显然做不到的事情。 最后说说对于班级干部的定位问题,他认为班级干部的正确定位应该是,他们是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学生,只不过为班集体多做了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的主要性质是“服务”,不是“领导”。他反对强化干部的行政功能和榜样功能。王老师的观点,我很赞成。班主任对班级干部的培养一定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淡化 他们的领导意识,班干部是为班集体,同学服务的,而不仅仅为班主任做事,同时有时帮助老师做一些事,也是在为班级和同学服务,不要觉得和老师比较接近,就由“高人一等”的感觉,不把其他同学放在眼里。我经常对班干部和所有同学说,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技术的较量,第二层次是智慧的较量,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较量是人格的较量。我们在生活中要踏实做人,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为自己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自认为还算不上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在管理上还存在挺多的问题。虽然在自己的课上学生的纪律比较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是在其他课上的纪律还不够理想。对于一些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的沟通和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
读到这本书的最后,王晓春老师总结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明哲就是做一个理性的班主任。我却想说“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每天面临的都是一个个有生命、有鲜活思想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在明哲的同时也需要智慧。在以后漫长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砥砺前行。争取做一个专业的智慧型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