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收益良多。以前在工作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印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只有用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但如果学习这本书仅停留在表面机械的问题分类和应对分类上,是不可能在实践中运用书中的方法的,如何抓住书中的要义和精神,让我们的教育能力真正得到提升呢?
一要转变观点。王晓春老师毫不客气地指出,很多老师存在理念、情绪、能力方面的不足,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反而加重了学生的问题,甚至就是学生问题的源头。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教育者的身份并不能让我们自然拥有必要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受教育的是和教育者一样的有自己独立思想意识的人,他们身上的所谓问题都有因果,都能解释,并不以教育者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然后我们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才能用科学思想和研究者心态,去分析、去思考、去诊断。
二要培养科学思想。遇到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地上纲上线:老师家长都是为你好;道理讲了这么多,怎么听不进去;这孩子就是品行有问题,没救了……而是要冷静分析:我听到看到的是不是全部的真相?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缘由是什么?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问题可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有了科学思想做基础,能力提升才有可能。
三要多学习,多反思。王晓春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虽然给问题学生分了类,但也只能提供参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介绍每一种问题学生的问题时,都在要求老师要冷静的思考,要仔细的观察,去了解和关爱我们的学生。主张老师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老师就急着把措施和惩罚拿出来,这样只是在表面上解决了,但学生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根治,反而还让师生关系变的很对立,以后的相处更加困难重重。一方面我们要向包括王老师在内的专家学习,增加自己的理论储备。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反思,向自己学习,能运用于实践的知识,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知识。
总之,《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不仅仅提升了我们的教育技能,还让我们真正享受到作为教育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