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初中后期被遗忘的一群孩子基本上都进入了中职或艺术高中学习,他们的基础差,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基础更差。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便成为我们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这些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跟不上,造成思路堵塞;下课后,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导致解题中缺乏依据和条理,久而久之,心理压力较大,不敢请教,害怕被人认为“笨”。要想打破这种局面,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观念
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和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业不良的学生,其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时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发展。
二、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性
研究发现,具备新奇、变化、夸张、复杂、含糊不清这些特性的信息会作为诱因唤起人们的认知好奇心。趣味性是当学生面对与他们的兴趣有关的任务时,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或者任务与真实的生活情境有关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更强。难度适中、具挑战性的课业最能帮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中引入竞赛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中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把比赛引入课堂,并贯穿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师可把班级分成若干组,用比赛积分的方式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比赛内容可以包括必答题、抢答题、对话表演、单词背诵等。在每一节课结束前进行总结。比赛的优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而落后者也会不甘示弱,他们会在下一次比赛中发奋努力,表现更好。在比赛过程中,每位同学为了整个组集体的荣誉,都会积极准备,上课很少出现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赛,也给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三、实施“低起点”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多数艺术类高中生对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掌握不牢,需要多次复习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学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在进行正常的教学。如:以已学过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以教材中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知识作为起点;以所授内容中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起点等等。
四、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教师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控制感、独立感和责任感。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两个方面。在学习内容上,教师适当放权,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允许学生自己计划学习进度,逐步提高。不过,教师在放权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
五、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促进了每一个小组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合作学习的情况下,社会比较和评价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体间的能力差异被淡化了,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期待差异也不明显了。
六、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在高中,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七、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评价指在分数之外教师还可采用评等级、下评语、表扬或批评等描述性方式。研究显示,获得描述性并提供改善建议的评价,能使学生维持对学习的高度兴趣。在评价时,表扬是比批评更为有效的评价方式,但表扬要中肯、具体。
八、创设一种愉悦的爱学、乐学、会学的教学氛围。
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有利于乐学、爱学、会学氛围的形成。而教师则是形成良好学习情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健康向上的情趣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保持真诚的微笑,友善亲切的话语。其次,教师要极力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幽默。课堂中教学的机智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在课堂沉闷压抑的时候,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气氛,让学生在兴奋愉悦中学习,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三,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教学的进度,难度掌握上要做到难易适度,注意分类要求、因材施教。尽一切可能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体验到学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意义感和价值感,从而对学习保持持久浓厚的兴趣。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提高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转变了数学后进生面貌,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在低起点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会做题到真正掌握知识,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了自我开发的能力。合作学习也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助和合作的精神,班风、学风明显进步,学生的成绩大面积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