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一艺术生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生进入高中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一段时间学习后,数学成绩出现严重下滑现象,数学学习屡屡受挫。他们普遍觉得高中数学并非想像中那么简单易学,渐渐地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学期我担任高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现结合我的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座谈,谈一下我校高一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教材的跨度过大。
初中数学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相对高中小,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且较多的侧重于定量的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重定量的计算,而且还常需作定性研究。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数学教材难度降低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难度降低多少,同时又增加了知识的应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台阶。
2、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就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必修一、必修二两本书及必修三的部分内容,时间紧、任务重,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3、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进行几次单元测试后发现学生成绩不理想,为了学习情况多次和学生座谈,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听课听得明白就以为学得不错,但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为什么呢?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上课时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会动脑筋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练习巩固的习惯,还有些学生上了高中后,特别是高一,认为可以松口气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4、基础知识不牢固,基本运算不过关。
艺术生的数学基础大部分都比较差,有些甚至是零基础。体现在高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基础知识拾不起来,基本运算不会,题目做不到底。例如,初中所学的四类基本函数模型;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这就导致正常的课堂教学内容无法顺利完成,整个教学进度必须在后续的章节中争取时间,进而导致后边的知识巩固会受到影响。
二、解决的对策
1.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2、降低教学难度,让艺术生学得会数学。
教材是为所有学生设计的,不可能在的面面俱到。其中那些过于抽象、繁难,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的内容,我们就要敢于删减,我们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能学会的那些内容。比如某些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往往显得曲折冗长,而考点却大都是这些公式定理的应用,我们与其费时费力推导了还没几个人能听得懂,不如把重点放在对这些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上,通过相关题型的讲解和演练使艺术生得以明白理解,进而熟练掌握。只有当学生能学得会时,他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信心,才会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3、多表扬、多鼓励,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信心不一定能成功,但没信心一定会失败。平时要想方设法让艺术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亮点,提升他们的士气,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自信心都是在一次次成功的积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个成功可以是对一个课堂提问的精彩回答、可以是一道难题的攻克、可以是考试成绩的提高、还可以是作业本上越来越多的对号……,所有这些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认定。而学生往往也是很在意老师的这些评价和认定的,往往我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表扬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使学生感受到心灵上的温暖,给他们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所以每当学生取得成绩有些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要吝啬赞赏和鼓励的语言,因为我们的这些赞赏和鼓励对于提升这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或许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4、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技能。
学生数学差的主要根源就是基础,数学能有所突破的希望也在于基础,所以抓基础就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要等发现学生跟不上时才想起要抓,应该从接班的第一天就要做这项工作。对于新学的概念公式让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熟记,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引领学生做有关新知识的小题演练,这样就可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新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通过平时作业和小测进行及时反馈,找出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毛病,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后,以本阶段知识点为主干融合以往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这样能巩固强化新旧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从而加深对数学的整体认知,提高其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 再次进行基础内容的综合检测并做到让学生逐一过关。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作为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改进教法,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做好阶段性的过渡,使学生较快适应高中新教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