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数学生并不是天生不爱学习,多半是后天造成的,许多孩子变得不爱学习,就是因为大人在孩子开始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用不正确的方法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的体验,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
2许多家长往往没有明确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目标,而只是想以孩子这个所谓的才能,到处显示自己孩子的过人之处,从而得到虚荣心的满足。所以我们要多想想,我们所做的决定,是否真的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3.我们要在所有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放下我们自己,放下我们的无知,放下我们的期望,放下我们所有的要求,要时刻警惕我们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
- 在知识的培育上,家长普遍对孩子灌输太多,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不仅影响知识传输的有效性,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方面有很强的束缚作用。我们的家长常常持有这样的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这种态度的产生源于我们对孩子的知识、智力水平的错误评价。
- 我们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明举动感到惊讶。但在我们赞叹自己的孩子聪明的同时,仍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凡是在自己以为有一些知识的领域,对孩子的观点大加鞭挞,横加修改,一定要纳人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解释为正确,哪里知道我们的孩子聪明得很,尤其由于没有被既定的理论与观点“点拨”过,他们思路开阔,常对事物有惊人的理解与洞察力,有时显示出比我们成年人高明得多的见解。只可惜我们的家长并无心去思考孩子的意见,不准备接受孩子的认识有比我们高超之处这一事实,在迫使孩子们接受我们的观点的同时,大大地打击了他们主动探索世界奥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 许多孩子每天去学校只是随波逐流,并没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样的孩子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理想作为支撑,作为指引,他们很快就会迷失方向,很快就会丧失学习的原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是辍学。
- 父母一定不要忽略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因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大大小小数不尽的困难,如果孩子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那么他很可能会走进厌学的死胡同,也很难成为一个有前途的孩子。
-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及性格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父母性格开朗诙谐,家庭常有笑声,孩子的心理就比较健康,性格也相对活跃,父母性格内向,家庭气氛沉闷呆板,孩子心理就会受压抑,容易形成孤僻性格;家庭动荡不稳定,父母经常吵架,往往造成孩子冷漠的性格;父母热爱学习,懂得艺术,家庭里充满读书气氛,孩子就好学上进。
-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少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
-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在孩子前进的路上,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面对不同问题,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应该有所调整。
- 和孩子一起成长,前提是要了解孩子,关键是要不断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孩子感兴趣的新事物。与孩子一起成长还要善于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