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跟我提到过,孩子有畏难情绪。什么叫畏难情绪呢?顾名思义,畏惧困难的情绪。经常是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还没等把题目读完呢,就说我不会做,或者在考试之前,或者在参加什么集体活动之前,就会跟家长说,这个事情我估计我弄不好,或者有的同学会表现为有不会的题目不敢去问老师,做了计划,一看到这个计划太多了,头疼,算了我还是不执行了吧。这种种问题都是我们很多孩子会常见的。大家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1.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感到害怕、担心学不会的人。碰到最大敌人不是学习任务重、难度大,而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所产生的心理情绪问题和动机障碍。
2.培养孩子的自信
首先,自信是战胜畏难情绪的有力武器。当自己出现畏难情绪时。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坚定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如“这个问题难不住我就不相信自己解决不了一定不能懒惰”再难的内容我也要记住它等。
3.协助孩子寻找胜利的路径
认真听老师讲解,父母应提醒孩子要专注于课堂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育活动。重点难点,力求在课堂上解决。对于理科的一些课程,一定要掌握原理,从源头上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4.给孩子制订适宜的目标。
把畏难情绪变为必胜的信心。制订适宜的目标对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思想障碍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学习心理指导,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畏难情绪时,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分析、克制自己,调整好心态。如父母可对孩子树立目标、计划布置、总结反思、处置学习和练习的关系、试卷问题分析与对策、合理安排时间、心理情绪的自我调节等做相应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