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从许昌出发,踏上研修的征程,在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来到了物华天宝的金华。26日上午,秋意正浓,河南省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浙江师范大学正式拉开了帷幕,这里是培育出众多名师、不断壮大教育力量的浙师大,这是一次难得的、为期一周的研学之旅。坐在著名高校浙江师范大学的报告厅,再次成为一名学生,聆听诸多名师的教诲,满目钦佩、满心欢喜。
一、寻找新支点
浙江历来是我国教育的领跑者,向来是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这里有名师、名校、和带动教育发展的著名工作室。带队的许昌市教育局领导希望在这个后疫情的特殊时期,各位学员能够带着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来学习,殷切希望大家要做种子生根发芽、做火炬星火燎原,将工作室打造成教学示范的窗口、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基地,在今年的工作室验收中有更好的呈现。
网络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阮高峰主讲了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阮教授任教于浙师大教育技术学系,兼任智慧教育研究院创新创造教育中心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级、中央电教馆中教师教育多项精品课程。为我们展示了一些优秀课例,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智慧教育是新教育时代的重要引领,判断依据不只是运用到了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关键在于信息流向、组织结构的根本改变。这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道坎,对信息技术不敏感,作为老师,我们要以新视野正视冲击,用创新思维迎接技术挑战与机遇。阮教授提出,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可借助于有关技术手段来深化塑造,为此,结合教学过程所需,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再者,从变革创新的角度进行精准教学,采用移动终端、远程同步课堂等多项措施提升绩效。阮教授讲话幽默风趣,内容丰富,干货多多,老师们听得兴致勃勃,收获颇丰。
我们还用一天时间探访了浙师大的一所附属学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东阳市花园村,极具现代化的乡村里有一所令人震撼的国际化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站式教学基地,以方便当地孩子就学。参观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安静真实的教育,体会到了教育中也可以有的仪式感,活泼礼貌的孩子们就是最好的成果。
这里有不断攀登教育科研高峰的学术派教授——李润洲,发表论文之多,令我们惊叹。不同类型的论文信手拈来,从教育学术论文的命题到行文,如何构建框架、丰富内容要素,颇有心得。李教授可以说是手把手教我们如何选题、写摘要、展开论文内容,他面对不同问题的新解,帮助我们打开了写作思路。还有专注于教育的名校长,虽已过了退休的年纪,但仍在民办学校任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老校长提出,在培养孩子时,我们应竭力营造民主、平等、自在、和谐的育人环境,最终不过是望子成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肯努力向上,做一个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人。
二、发现心方向
本次研修活动最终目标是更好地进行工作室建设,作为一名入职五年、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经验的青年教师及工作室成员,听完著名工作室主持人像来自杭州四中的名师莫银火、和来自海宁市桃源小学的名班主任费玲妹他们自己工作的开展和活动介绍,树起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旗帜,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标杆。我这位入门级老师,实属见识了新视界,进而确立了更大的前进目标,对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也有了进一步规划。
一名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定程度地依托于学校青蓝工程的推进,拜了一位传帮带的老师傅。而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则取决于徒弟自身,青年教师学习时的热情与深度,比如是否积极跟紧老教师随堂听课,听后理解消化的程度,能否从一开始的简单模仿进阶到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程等等,都会因个人主观能动性高低而异,提升的速度自然快慢不一。这为我敲响了警钟,在教学上必须多请教、肯勤奋、下苦功,方能修炼出师。
新老教师的交流,学科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现今多依赖于抱团教研,这正是大势所趋。从一场精心安排的主题活动开始,倾心打造,有序进行。亲如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真实、真诚的看见与评课,充分发挥同行是“冤家”的严格督导作用,针对新手教师答辩式提问,不断为难中必定蕴含着质的快速提升。正如“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所描述的场景,如切如磋,共同成长。团队怀抱一致的追求,对新教师答辩式的磨课和老教师论文式的评课,以后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发表独到见解。上好一节课,需要融入个人及集体的理念情怀,有智慧在里面,还要心中有学生,学生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教,以学定教,而不是教师的个人集中展示。踏好这样的步伐,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平稳中不断拓宽舞台。
三、踏上新征程
在观摩,讲座,交流中,我们寻找教育的新支点,探讨教学的新方向,更新了基本理念。对于工作室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壮大的方法和途径,有了新想法。从一名优秀的学科教师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是第一要素。同时,老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与时俱进的发展觉悟,不可避免的我们还是会当上班主任,年份或多或少,任何时候,对孩子们满怀热心和真心、尽职尽责是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为此,我们要多了解研究学生,熟悉每一个孩子,竭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以促进学生成长,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身在教师岗位,我们要自愿参与班级工作与研究活动、自主学习与实践,自动开展教育研究,充满专业教育者的自信,做一名成学、善思、勤写、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间可以组成一支联盟队伍,互助协作,资源共享,分工减压,共同成长,追求高远。
研习不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梦,每个家长都盼望着孩子的成才,为了自身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家长的期盼,我们的研学之旅不会结束,学习一直在进行中。毕竟,一所假学习的学校里没有真正爱学习的老师,而一个假学习的老师更不可能带出真正爱学习的学生。在如今知识更新换代极快的时代,我们要从自己做起,紧紧追随教育教学信息化前进的脚步,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不仅仅是专业素质和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个人品质和学生品格的共同修炼,为此,脚踏实地守好教师本位,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不凡的拼搏,相信非凡就在平凡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