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诚的爱与教育共生
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虽然没有做班主任,但是我深深地明白教育教学要靠所有师生齐心协力,真诚的爱才能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真诚的爱才是教育的根本。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高中化学教师,首先应该努力了解自己的学生:不仅了解他的学习基础,也要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心理健康。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才能知道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需要多谈心,谈爱心。谈心首先就要找家庭情况“特殊的”,其次要找有动力却基础薄弱的。以朋友的身份换位思考把学生的烦恼当作自己的烦恼,把学生的困惑当作自己的困惑,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一块帮学生解决困难,一块帮学生出谋划策、一块帮学生树立自信等。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还要讲究方法。曾记得一本书上这样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谈话还要注意班级的一部分后进生,一般人对他们都比较冷淡:成绩好的同学厌恶,家长动不动就会斥责,使之容易走上逃课、孤独、叛逆与反抗的道路。对于这类学生,我谈话时很注意策略,不责备,不提及他们成绩不好,如果提及成绩这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怨恨和反感,而是要强调他们的优点,从孩子身上的亮点着手,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要善于抓住他们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要找准“闪光点”作为转变的突破口,成功地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他们享受荣誉与赞美,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用爱心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去排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让他们能与教师及同学的感情融洽起来,使自己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不单以成绩好坏论学生成败,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每一个愿意上进,愿意提升的学生,彻底贯彻“爱”的教育。
2017级的学生王龙龙,因为从小练习武术,学习底子比较差,但是这个学生很有上进心,体育专项考试得了满分之后,很为自己的成绩忧心。在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我主动提出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为学生进行义务辅导。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王龙龙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
还有王蕾,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十分贫困。尽管有学校的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生活压力还是很大,一度想辍学。该同志得知情况后,多次主动找王蕾谈心,帮助她缓解焦虑,鼓励她目光放得长远些,让她为了家庭的幸福,努一把力,博个无悔,并且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的资助,用无私的爱陪伴王蕾度过难忘的高三生活……
让真爱成为校园的文化、让真爱成为学生的一种信仰,需要教师不间断的付出,我们可能要不止一次的去找他们谈心,不止一次的去挖空心思走近孩子内心。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教室到处都充满爱的味道,教室里每个人都变成爱的信徒。
我相信,当我们的学生都逐步变成爱的信徒时,我们的教育也就逐步迈向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