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培训真的很难得,也是个人努力了很久才争取得到的机会,所以倍加珍惜。不管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都非常用心的对待,用心的学习也收获了很多。
专于平凡事——把这看似平凡的教育工作做到专业,做到极致,必定是不平凡的事,这是我通过此次培训最大的感受。
(1) 践行“四有四引”
“四有四引”,既是做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老师最高的标准。说是基本要求,是因为在我的认知中,老师就应该这样做。我的父亲是乡村学校的一名小学老师,已经从教近40年了,在他任教的前几十年中,并没有四有四引这样的要求,但是父亲一直在努力的践行着,受父亲的影响,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也在用父亲要求他自己的标准要求着我自己。说是最高的标准,是因为老师这个群体一旦都能成为四有好老师,都能做到学生引路人的工作,那么我们的教育该是多么的强大,我们的学生该是多么的优秀,我们的国家该是多么的强大,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对教师寄予的厚望,希望我们都能努力的践行。
(2)科技引领教育,教育渗透科技
个人对科技对教育的辅助比较感兴趣,再加上十月份刚刚开始启动的能力提升2.0工程,在选课时不由的选了《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这门课。
近几十年,科技发展超乎想象,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科技的影响,包括教育。但是,如果再认真的研究我们的教学过程,会发现一个很残忍的事实:教育似乎并未受到科技太多的影响。其实,教育最应该与时俱进,但是也由于教育其本身的复杂性,科技在教育中的渗透并不如其他行业那么明显。
归根结底,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些教师,代代传承的影响在我们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这不是坏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阻碍了革新。作为还算是年轻教师的我,应该接受新事物,并尝试在教学中应用,必要时候,也可以帮助前辈们接受新的东西,从而改变现状,让教育也在科技的引领下与时俱进。
(3)专于业,专于事
教师,我们也称其为专业技术人员。顾名思义,教师是专于一件事的人员,是专业的人。但是,残酷的事实是:教师的可替代性太明显了。
既然想成为骨干教师,想成为学科组、学校的中坚力量,那么更应该成为专业的不可替代的一类人。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终身的课题。我跟学生们开玩笑说,同学们应该庆幸遇到现在的我,因为我不是很年轻的教师,我也不是已经有几十年教龄的教师,而是正处于有一定工作经验、又想实现自己价值、不断反思自我、追求进步的阶段。事实也正是如此,高中课程,一轮又一轮,三年复三年,每一个三年都给我不同的启示,我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开始有更多的想法,开始反思亦步亦趋的教学,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
如线下课程的老师所说(一天的班主任培训,一天的骨干教师培训,有两个老师说了同样的话)——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一生做成一件事。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专于业、专于事的高度吧!
培训接近尾声,但是学习永不会停步。虽然十年教龄,但依然在求知若渴的路上,依然在努力的想做好、做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