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教师的三种能力》
范慧婷发起了2020-11-26
0
回复
6
浏览

        

2019年9月20日上午,在许昌市教育局师训科组织安排下,在许昌实验中学听取了全国名校长工作室朱丹校长的报告。

      朱丹校长报告的主题是《教师的三种能力》,他从学习能力、课堂能力、交往能力三个层面,结合生动鲜活的实例为我们做了解读分析。

朱丹专家激情报告

首先是学习能力

       想起前段时间我刚刚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小段关于学习的文字,朱丹校长的报告立刻引起了我的共鸣。

      对于学习,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即教学相长;孔子有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朱丹校长说,作为教师,做到诲人不倦不难,甚至会过度,但要做到学而不厌,却是极难的事,教师教书而不读书,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细细想想,教师是教学生学习的人,反倒自己却不学习,这是一个很反常却又很正常的现象。不愿读书,不愿学习,是学习能力低下的表现。教师要想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成就感,那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朱丹校长之所把学习能力放在三种能力的第一位,是因为这三种能力是有层次的有先后的,学习能力是教师首要具备的能力。要有学习的态度,要在内心深处渴望学习。因为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自己(斯宾塞)。要有“有趣和需要”这样的出发点。离开了这个出发点,教师的发展和学校文化的建设就是空谈。其他手段都是不得要领的枉费心机。要做追求生活的人。因为只有追求生活的人才学习,学习是一种生命活力的挣扎过程和状态,是一种快乐的挣扎!

      学习包含着阅历和读书。阅历不是游历,阅历是在经历的同时用脑子想、用心思考。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品格和格局的学习。学习不仅是获得的过程,更是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对所处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好影响做到自知,并敢于改正,即学习。 

      学习能力是基础,是学习的飞翔器。有学习的能力,才会有学习的欲望。

其次是课堂能力

       课堂是教师的职业场所,是展现教师职业能力的一把尺子。什么是好的课堂?叶澜教授认为,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要求。有意义,即扎实;有效率,即充实;生成性,即丰实;常态性,即平实;待完善,即真实。简单的文字,朴实的道理。课堂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要留有余地。

      陶行知先生认为,有三种课堂,教书的课堂、教学生的课堂、教学生学的课堂。朱丹校长说,好的课堂,是知识技能的密度、难度、坡度恰到好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学习三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教师利用教学功力、组织手段,让学生能全程保持高度的关注力。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其实都对好的课堂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最后是交往能力

      生活中,常听人评价教师这个群体大部分人思想单纯、想的简单。这是因为教师是所有职业中社会化程度最简单的职业。教师的交往面有限,主要是学生、家长、家人、职业四方面。

     交往最密切的群体即学生。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那么请牢记,爱是教育的独门秘笈。因为除教师职业外,任何职业和事业经验的原则以“管”为首位,称之为管理;而学校是以“教”为前提,称之为教育。要把教书育人当做是人生幸事、快乐的事。

        就在19日中午,当看到卷子一半以上的题目都被划了圈表示需要讲评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点崩溃的,暗暗想好了到教室后要说的第一句话。当我听到报告这一部分的时候,真的窃喜了一番,庆幸自己还未走进教室,还未把话说出口。说出的话是没办法收回的,一句话带来的伤害可能三年的时光都不够弥补。忌冰冷的话,忌伤害的管,忌苛薄的惩。多爱一点,不管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自己,都是满满的收获。

朱教授分享课堂经验

      教师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做到关系友好但不亲狎,格调谦卑但不自卑,态度刚正但不傲慢。确处理与家人的关系,切勿把诲人不倦带入生活中。

      正确处理与职业的关系,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关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要有敬畏工作的态度,要牢记教师职业的责任,要了解职业的层次,做人师、做大师,要体会职业的幸福感,要体会职业的精神。

      看似简单的三种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处理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做教师不易,做好教师更不易。那么,就从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开始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