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最后一周的金华研修之行已经结束了,但仅用一次纪实,一次总结来为本次研修划上句号是不可能的。课程虽然结束,但带给我的影响却刚刚开始。
这次研修所学,用饕餮盛宴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且需慢慢消化慢慢吸收。老师们的每一节课都值得我深思自己的成长之路。停下来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成长,永远不会停;成长,一直在路上。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能在这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智能辅助,智慧育人
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各行各业中、城市农村中都能找到智能的痕迹,当然也包括以知识传承创新为目标的教育行业。现代化的设备已经在教室里扎了根,技术在进步,硬件在升级,教室里边的设备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多次,好像一切都已经有了大变革。但是教育行业到底改变了什么呢?从千年前的私学,到百年前的课堂,到二十年前,再到十年前,再看现在的课堂,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与其他行业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相比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教育中技术的渗透好像没有那么的明显。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一)多渠道收集教育资源
利用对专业的敏感度,不再局限于前辈的经验、教辅的呈现,尝试从不同渠道获得教育资源。可以是高大上的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站,也可以是各大公司的资源网站,更可以是流行于民间的微博、微信、各种小视频软件。做对专业敏感的人,即便是在娱乐中,也可以发现优秀的教育资源。
(二)整理教育资源
比起整理,很多人更擅长于收集。收集是为了再利用,但仅仅是收集而不做处理,可能最终落入束之高阁,永不录用的境地。分门别类的处理,以及对资源进行整合和更新,使其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才是它存在的意义。
(三)享受学习(新技术)
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愿意学习的人。学习不分男女,更不分老幼。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接触新鲜的事物,一直不停的学习,也有人毕业之后再也不愿意学习。乐于尝新的人,总在享受新鲜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停滞不前的人总在不停的抱怨各种不如意。学习新技能,不仅获得知识,更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满足,成就价值。
(四)重视技术,更重视运用技术的人
非专业的我们总是仰望技术的革新,但好像永远也追不上。技术,是为了更美好,是为了锦上添花。所以,做善于学习的人,但也不用追求最新的技术,清楚我们才是教学的主导者,把你所能掌握的技术,应用在教书育人中,学习做一个智慧育人的教师,足矣。
二、从心出发,研究学生
教育不仅仅只有教书,还有育人。育人育心,更要用心,一切都要从心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才能牢记使命。
(一)从心出发,做有温度的人
个人性格的原因,总是带给人冷淡的感觉。尤其是当了班主任之后,这种感觉更是在学生中间迅速蔓延开来,应该是自己总是给学生呈现了“班主任脸”。
年龄在增长,阅历在增加,岁月让人变得越来越柔和,也希望自己慢慢的暖起来。从心底里,把学生当作用心爱护、用心呵护的对象。像关心弟弟妹妹一样,关注他们的成长。感受他们的快乐,也一起承担他们的不开心与小失落。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二)多角度了解学生
不用单一的成绩给学生贴标签,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方法的习得以及能力的培养,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班主任的视角总是有限的。孩子们在班主任的面前往往呈现的是班主任所期待的样子,有的时候班主任甚至还没任课老师看到的多(也可能是自己有班主任脸的原因)。相信脸上有了笑容、心里有了温度,班主任会看的更多一点。但仅凭眼睛去看,却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多了解学生,还要从多个角度认识学生——学生的角度,同学的角度,家长的角度,其他老师的角度。想要对那群娃子们说一句,想要认识你们,真的不容易!
(三)在孩子们心里种一束光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优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学生的深层认识,助力他们的成长。当我们了解到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闪光点后,要让星星点点,变成燎原一片。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让这些闪光点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路上的催化剂,发挥高效作用。给孩子们心中种下一束光吧!让这束光温暖着他们,指引着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是优秀的,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三、专于平凡事,成就非凡路
非凡就在平凡的背后!平凡,是普通的工作,普通的人,普通的事。非凡,是那么多平凡的人和事成就的不一样的故事。
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你在做,他也在做,但怎么做是不一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教师也好,班主任也好,做的都是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工作怎么做出花儿来?怎么成就非凡的人生?
(一)自愿——源自热爱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热爱。
自愿——源自内心的美好愿景,源自对这份平凡工作的热爱。如果不爱,怎么能千日如一日面对这一批学生。如果不爱,怎么能千日如一日早起晚归、处理那些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事务。如果不爱,怎么能三年又三年,一茬又一茬!爱的源泉是价值感。寻找工作的价值,成就自我在工作中的价值。爱这个工作,不把工作当负担,不去交差完任务。
(二)自主自动——源自主导权
自主自动——源自对工作的主导。
自主学习与实践,自动开展教育研究。不要等着上级领导安排任务,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我的活动,我来主导。我所做的工作就摆在你面前,你需要什么,拿去就好了。从不被上级领导的安排打乱阵脚,更不会造假应付了事。自己做的开心,领导看的也舒心。
这一切源自主动,愿意去做班主任工作,想把班级管理好,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而往往,不够主动的结果是,要什么,没什么,要不临时凑一凑。因为不去把握自己的主动权,每天都淹死在琐碎中上不了岸。时间久了,会烦躁,会不情愿,会变得应付。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把负面情绪传导给学生。费老师是很温暖的人,她用犯罪来形容老师的这种行为,她因为老师的不负责而落泪。我们都不愿意做“罪人”,但往往倾向于把自己变成罪人。用流行的话说,我们终于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而这一切可以改变!抓住主动权,用心去认识你的孩子,了解你的孩子吧!主动学习,向书籍、向专家、向同事学习,学习一切能呵护你的孩子的管理方法。学习,而后践行,在忙碌中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三)自信——源自专业
教师是专业的工作,是严谨的工作。教师的自信,是教学实践的自信,是专业教育者的自信——因为专业,所以自信!
有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医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十余年后,很多都能成为相应领域的专家。而教师,工作几十年甚至到退休,依然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教师。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不够专业,因为没有做专业的事。做到专业,就做到了不可替代,就更加自信。
专业是对学生的负责,更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负责。
工作中切实践行自愿、自主、自动、自信,即便是再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到极致,也能成就非凡人生。
四、在团队中成长,与团队共成长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枝花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类似的话很多很多,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团队中,借助于团队的力量,与团队一起,才能成长的更快,走的更远。
(一)明确定位
对工作室有明确的定位,把工作室看成学术交流的坚实平台,专业成长的助推利器、引领辐射的发源地。
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作为工作室的助理,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眼界要宽、眼光要远,立意高远。协助主持人,精心组织活动,倾心打造团队。
(二)按需定做
参与工作室工作的都是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教师,都带着各自的需求,希望在团队中能成长的更快。既然工作室首先要助力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就要根据以成员为本,为成员量身打造,根据需求制定目标,策划好工作室的活动,
(三)有理念有情怀
选择做教师,就避不开情怀。打造工作室,更应要有理念、有情怀,因为团队的打造首先是人的打造。建设工作室,要有先进的理念、务实的态度,不追名逐利、不计较得失,把理念化为情怀,追求价值感。
(四)打造特色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工作室建设工作,但是点击率高的、参与人数多的,辐射面广的、有特色的、被组织参观学习的仍是少数。既然做这个工作,就用心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之所以是特色,说明少。就像我现在的所在的这个工作室,做这一方面的少,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敢于开展工作,并坚定的做下去,相信我们也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优秀工作室的打造,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团队的力量,把工作室打造成教学示范的基地、教学改革的先锋队、名师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