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晓——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范慧婷发起了2020-11-26
0
回复
6
浏览

       特别感谢许昌市教育局,克服重重困难,确定了本次研学之旅在金秋送爽的十月,许昌市教育局五位领导带领我们“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一行76人,来到金华,走进浙江师范大学,为了能力提升,开始一周的学习生活。

       一周的研修将我带回了美好的学生时代:白天汲取着各位教授无私传授的知识、经验,晚上整理笔记,根据学习收获制作美篇,完成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这样的学习持续了五天,每天都充实着、快乐着、进步着,对个人专业成长和工作室的良性运行也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 激励,生活需要仪式感

       在隆重的开班仪式上,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何曙荣院长用谦逊的态度和朴实的语言向研修班的老师们详细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发展史,并分享了最近两年在国际上的排名。根据学校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人,何院长提出了自己对基础教育的期望:关注基础教育与高校教育的衔接问题,做到理念先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世界,多元发展,最终实现国际化。

       许昌市教育局教育科科长说:在上一个三年攻坚战取得较好的成绩后,许昌市教育局制定了新的三年攻坚计划教师培训率达100%;培养省名师、中原名师200名;培养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5000名。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兴国必先强师。教师们身负传播知识、塑造灵魂之重任,要认清形势,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定位,珍惜学习机会,提升个人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尤其要提升工作室质量,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展示名师风采,做好教学示范引领,成为教研兴校的引擎、“实现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辐射全校,成为骨干教师、名师、学科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基地。

      通过这个开班仪式,让本有点忐忑的我忘记了自己在“名师工作室”工作上只是一只菜鸟,满耳听的都是对个人职业的责任感,满心想的都是要不负使命。听到局领导对我们的期待,为我们制定的成长规划,我对本次学习充满期待,对职业发展充满希望。尤其是通过努力,在结业仪式上,我荣获了本次研修学习的“优秀学员”称号后,更是觉得只要在成长的路上不停歇,未来真的可期!

· 专业,成长的力量

  听费玲妹老师的分层研修:共建专业的班主任团队讲座,耳中听的,心里想的,只有两个字:专业!

      专业,源于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专业,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专业,源于深植于心的责任感;专业,源于坚定的担当意识。在一上午的报告会上,费老师多次哽咽,随时可以看到她在自己专业的成长道路上用的真心、真情,可以感受到她是在用专业的爱在陪孩子成长。

      “非凡就在平凡背后”,事无巨细,做了,就要用心、尽心费玲妹工作室一切成果的取得皆源于用心,源于热爱。乐学、善思、勤学、专业的费玲妹老师通过8年的努力,形成了工作室“自愿、自主、自动、自信”的开展风格,带着的工作室进入稳定良性发展。

      假学习的老师一定教不出爱学习的学生,志趣相同的人才能看懂相同的风景。费老师用自己的真实案例展示了一位有思想、有情怀的教师能够用自己的激情带领一个团队,辐射一个地区……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新阵地,把自己投入“成长”的阵营,认真地逼自己成长。作为一位“名师工作室”的助理,有义务协助主持人用心策划每一场活动根据工作室成员个人特长,制定分工协作计划,使每一位成员有计划的参与研讨把最真诚的态度带入工作,真诚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在开展研讨工作后,细心做好活动综述。作为一位“名师工作室”的助理,要努力做一名有智慧、有思想的教师,期待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像费玲妹老师那样,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自己的节奏,也会适当借力,掌握自己工作的主动权。

  • 学会借力,适应智慧教育时代

      技术塑造生活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阮高峰教授的报告《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人印象深刻。阮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了一种无奈的现状:在技术高度融入生活的今天,技术改变了教室,更新了教学设备,变革了教学方式,却没有变革教学!教育,作为技术发展的基础,对技术却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敏感。教学装备越来越先进,课堂却并未发生改变。

        阮教授毫不藏私地分享了可以让一线教师短时间就可以掌握的实用技巧:快速精确搜索方法、出彩名师工作室推荐、材料下载、格式转换、素材处理等,公开了自己教育资源的VIP账号;并针对基础教学课堂“双主课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留给学员们满满的学习收获。

      浙江师范大学的李润洲教授在《教师科研写作的迷失与回忆》的讲座中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普及了教师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深入浅出地说明:教师写作就是思考得逻辑细化,创新表达,行动的语言呈现——怎样想就怎样做,用语言表达出来怎样做的就行了。李教授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三种论文类型分别阐述了教师专业写作的方法,建议老师们做该做的事,把该做的事转化为愿意做的事,并做好。又从“好的教育学术论文的共性”从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等各个角度讲解了论文的书写技巧,实用性很强甚至开玩笑说:“大家把自己的专业名称带入我的论文,就可以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了”虽是玩笑,也能感受到教授们的自信、大气、无私!

      现在的教育环境,是开放的、包容的。线上线下有许多可用资源,身边的教师团队也可以随时给我们提供帮助。教育教学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多方协作,关注孩子长远发展,是团队实力的展现!在集体智慧下,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努力提升个人业务能力,还要学会借力,整合各种资源,为成长助力,争做领跑者。

  • 抱团教育,打造名师成长共同体

      团建,这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个词。为了加深理解,我特意百度了“团建活动”的含义:团建活动就是在特殊的情境下,让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的能够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更多不一样的甚至是难忘的共同经历,这些共同的经历将成为他们关系的纽带,更有利于他们接下来工作当中的团队协作。同时也满足员工被尊重,归属感,安全感,被爱等精神需求。团建活动对于团队的健康发展,改善团队氛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费朗斯·傅乐的“外铄论”告诉我们:外力推动是现代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也明确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以及如何通过五项修炼来打造有超强学习力的学习型组织,强调从事一项修炼就意味着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在这五项修炼中,最重要的一项修炼是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观察整体的修炼,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个人向内观、向外看的全新方法。一个组织能够拥有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有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力和修炼方法。系统思考还需要开发共同愿景、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修炼,才能发挥出潜力。

      “名师工作室的就是一个教师专业共同体。名师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专家型的教育研究眼光、为人师表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对团队有带动和引领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使更多的人能够向名师靠近,向名师学习,在名师的示范引领下,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学科建设和专业成长方面快速发展。建立愿景,团队学习,从小处入手,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永伴,创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用一种求真严谨的态度,开一个有序的研讨过程,画一个广阔的活动半径,留一些曾经拥有的见证。

      团队的打造,首先是人的打造!任何团队,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都是要逐步形成的。莫银火老师的《名师工作室经验介绍》和朱昌元教授《浙江省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思考》的讲座,都对我们阐述了这样的道理。他们对工作室的整体设想、精准定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逐步提炼并形成的。朱教授站在自己现有的工作高度,详细地从立意与特色、平台与活动、工作室所取得的成绩、工作室成员的成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是我们的学习更有方向性,更有可操作性。

      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刚刚起步,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教授毫不藏私的面授下,工作室的活动将有序开展。我们终将依托“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师成长共同愿景,从细节入手,实实在在地从自己开始,扎实推进工作,共建名师成长共同体。

  • 担当,守住自己的教育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很荣幸有机会听到徐锦生校长的讲座《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徐校长用很朴实的语言,解读了他个人对教育的理解。他说:教育的真谛是培养人,培养孩子们成为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人。徐校长提出,要让孩子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选择自由与兴趣远胜于刻苦勤奋而得到的分数:兴趣的激发比分数更重要,习惯的养成比分数更重要,方法的习得比分更重要,能力的培养比分数更重要,个性的张扬比分数更重要。

      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分数是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正确理解分数,才能办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

      教育需要一种情怀。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牵引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所以,真正的教育是唤醒懵懂、激励上进、点燃希望。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相信自己,用高尚的情怀成就教育的高度;相信学生,用独特的情怀创造教育的奇迹。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锤炼个人精湛的教学艺术,准确理解与把握教材,理清学科知识横向联系争取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做一位有思想、有情怀的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自觉工作,尽我所能,极尽完美;学术至上,智慧育人

  • 细节,成功的保证

      由于疫情的原因,为期一周的研修之旅中,只有一天是实地考察——研学东阳花园教育集团。

     这是浙江师范大学于2017年建立的幼儿园至高中的16年制附属学校。这所学校追求真实的教育,精细化管理强调:时时是教育,刻刻是教育,事事是教育。
      这是要打造精英教育的一所学校,以“精品精英,育人育心”为办学理念“要做高端的民办学校”,在维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花园外国语国际学校还重视价值意识,团队意识和优秀意识的培养,把握工作中的主动权,而这一切目标的落实,都体现在了“细节”上:在整洁有序的校园里,很难看到垃圾桶,所有的人都有良好的维持环境的习惯;甚至在卫生间里,不会有人因忘带手纸而犯难……学校的理念就是从细节入手,养成良好习惯,打造舒适校园。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细节的处理,才能展示实力,一切成功源于对细节的真正把握。三名工作室的工作的开展也不例外:工作室制度,工作室评价方案,工作室研修计划,工作室活动落实和记录等。一切都需要精心安排,倾心打造,依照主题有序推进,精细分工,严格落实,及时总结,个人成长带动全员成长,辐射更多的有志教师成长,才算是不违工作室成立的本意。

       培养一个习惯,收获一生优秀。我们也要以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为己任,从自己做起,养成今日事今日毕,控制情绪,学会选择,学会倾听,乐于助人,有错必改的好习惯!

七、行动,增强执行力

      计划再好,不行动,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路再远,走下去总能抵达。任何工作的开展关键就是要行动行动中研究,研究中提高,提高中积累,积累中成功。

      如果说班主任是学校工作这艘大船的水手,那么校长就是领航人。“名校长”工作室经验介绍的授课专家郑志湖校长通过《让校长在“实践共同体”中成长》的讲座向我们展示了校长们高瞻远瞩,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的大情怀,大格局。郑校长让我们看到了“名校长工作室”对学校发展的指导性意义和实践性意义。

      管理各有特色,经验不可复制。各位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对工作室的整体设想、精准定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逐步提炼并形成的。有一个好的平台,更需要用心经营构建一个学习型、合作型、科研型、实践型、成长型、辐射型的工作室,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名教师,从埋头拉车到抬头探路,立足于本职工作,从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专业成长计划后及时行动,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我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助理,是工作室的领衔人,是成员的领跑人,必须首先树立学习的意识:学知识、学修养、学科研精神;还要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思考才能解決问题,在学中思、学中做、做中学,做一名会学、善思、能做的教师!

      同时,研课磨课评课都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我要真诚把每一部分都做好,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交流中进步,在互动中提升,进而引领更多的教师参与科研,实现成长与自我成长,做彼此生命中的贵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