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范慧婷发起了2020-11-26
0
回复
8
浏览

如何理解“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可塑造的人,教育在一定层面上决定了学生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学校环境、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同学等等,对学生影响较大、较直接的莫过于教师!

高中学生大多处于14——18岁这个阶段,该阶段的学生身心趋于成熟,思维上抽象的理论思维与具体的经验思维相结合,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能逐渐的运用全面的辩证的思维,喜欢探索思考问题,创新欲较强;情感方面,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易极端化。

学生处于性格的养成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正在形成。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容小觑。学生在这个阶段仍然趋向于模仿成人的行为习惯,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体现在其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态度、授课的方式、课堂上面对突发状况的表现、在自习课上答疑时的表现等方面。作为教师,无论面对成绩多糟学生的问题,依然能循循善诱,耐心到极致的教他分析问题,无论面对存在多少问题的学生,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使学生感悟才是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老师。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使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及行为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