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德感悟
时间真快,一眨眼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将近20个春秋。工作期间自己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太多的思考。其实真正让我改变最大的就是对学生的管理方式。
18年来,做过班主任,做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过普通班,也教过实验班,也亲手送过毕业班。我深深的能感受师德的重要性。现在还很清楚的记得,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稚嫩表现,和学生大呼小叫的难看形象,经过了多年的历练之后,真的成长了。
如果有人问“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但我内心身处感触最深的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懂得攻心,亲其师信其道。 离开了爱,一切教育无从谈起。但这种爱,这种情感绝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暂时的感情投资。它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出现成功的曙光。
我和我刚送走的这届毕业生相处了高二和高三两年,两年来学生由稚嫩走向成熟,由问题学生变成听话懂事的高情商孩子,看着他们的一步步成长,既欣慰又幸福。
这一切的取得其实都离不开师德教育和言传身教,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对知识的渴望,但外界条件、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厌学思想,包括那些以中招600多分的成绩被高中录取的优秀生。我针对这种现状,对学生进行耐心而细致的说服教育,利用班会介绍名人的成长道路,帮学生打印一些励志的文章,播放一些励志的视频,然后写出读后感或观后感,帮助他们明白:人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一番风顺,你若成就一番事业,必要先饱受磨难,而后才能成功。
比如:我班的张xx同学是培优班踢出来的毛病大、缺点多的学生,性格非常怪异。拿我们学生的话说是心态有些不健康,爱挑衅女生,这个学生凡事都不找自己原因,脾气相当暴躁、情绪变化很严重,学习完全凭兴趣就是所谓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小说,玩魔方、说大话。
自从高二进班以来,我一直都很关注他,因为刚分班时看到他是实验班下来的学生,成绩却很差,说明他曾经可以,只是上高中后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先给了他一个纪律委员的职务,并单独找他告诉他我对他的信任,以及不断地的鼓励,刚开始很费劲,甚至一度想放弃,但我还是耐着脾气给了他(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也就是这一次机会我发现他突然变了,不再迟到、不再下课乱跑、不再上课睡觉,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一切的改变竟然实现了。当我再次把他叫出来的时候,我没开口,他却哭了,他说从上学以来没有哪个老师对他这么有耐心,这么真心,他再不知道珍惜,那就是猪狗不如,我什么都没说,只是紧握他的手,轻拍他的肩,一切无声胜有声的动作让他一直坚持跟我到高三,终于以655分的成绩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了。
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力量,不是教育的魅力吗?试想如果当初我放弃了他,只盯着他的毛病不放,我想他很难会有最后的结果。之所以我能做到宽容他、鼓励他、这与我接受的师德教育、班主任培训等有分不开的关系。感谢成长,感谢遇见!
例如:王xx,他是高三时分到我班的学生,刚进班时他与别的学生是那么不同:头发很长,不穿校服,衬衫至少有两周没洗了,入秋了还穿着已洗得发黄的球鞋,他在班级就是个特殊人物。我几乎天天能看到他违纪:上课喝水、回头、借东西、睡觉、迟到,课下常因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甚至打架,作业经常不能完成,课堂作业也是抄同桌的。
看着这样一个学生,很为难,无法下手。刚开始批评,但根本没用,只好另想办法,但效果只能维持短短几天,我就开始绞尽脑汁地在他身上寻找闪光点,可他毕竟是一个没有特长的学生。就在我对他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谈话,我注意到在我批评他时,他都是一副温顺承认错误的样子,从没想过要为自己的错误强词夺理地找借口。透过他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可以挖掘的星星之火,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闪光点吗?这不就是我一直等待的教育契机吗?我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扶持这颗幼小的萌芽。于是我在班级及时表扬了他这种虚心接受意见的行为并发动全班讨论并学习这种精神。在同学们惊诧的目光中,他似乎也在震惊中找回了失去已久的自信
课后我多次找他谈心,充分肯定相信他的同时并耐心帮他分析错误的成因及危害。每次愉快的谈话后,我都要善意地提出一个只须他稍一努力就能改正的缺点。几周后,他的纪律明显好转,对班级的事情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可好景不长,几位科任老师告诉我,虽然这段时间他不影响别人了,可他上课只能坐稳十五分钟,然后就听不进去,成绩太差,还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听了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虽然头脑不笨,但基础太差,如果不让他在学习上产生兴趣,仅靠他的意志来维持较好的纪律,是决不可能持久的。
于是我和几科课代表一商量,决定对他进行“知识扶贫”。我决定尝试“降低要求,增强信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并召开了“不让一个同伴掉队”的主题班会,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帮助他,这样他每天都有事可做了,就不再成为班级的无聊分子了。渐渐的他有进步了、有信心了,也不留长发、不穿奇装怪服,而是改穿校服了。最终高考虽然只是上了个二本,但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看着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自己的用心指引下有进步、有变化、有收获,发自内心的高兴。
德育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有特性的个体,要想成为每一位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位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团结、友爱、和谐、积极向上的集体。
德育教育永远在路上,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成长的道路上要不断地进步!
每当教师节来临之际,看着一条条感谢的短信,都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幸福。所以我认为,做好德育工作的教师一定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也一定是幸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