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教师分析
maojiawei发起了2020-11-25
3
回复
28
浏览

摘要:泰戈尔说:“信念,是强烈的精神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影片中克拉克老师同样在用信念做笔,挥洒自己的热血。让我们来通过电影《热血教师》来探讨其教学方法理念。

关键词:教育方法;理念;启示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of hot blood teachers

 

Abstract:Tagore said, "faith, the light of a strong spirit, illuminates the road, although the dangerous environment is hidden in the shadow." Faith is a bird, which, when the dawn is still dark, feels the light and sings the song. " In the film, Mr. Clark also used his belief as a pen and sprinkled his own blood. Let's discuss the idea of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movie "hot blood teacher".

Key words:Educational methods; ideas;enlightenment

 

背景信息

 

影片改编自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Ron Clark’的真实事迹。他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班级里的性格叛逆的学生,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让有着艺术天赋的男孩得以发挥特长。他将他的教育经验写成了书——《教育的55个细节》(The Essential 55),书问世后大受欢迎,高居2003年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七位。(那年前两位的是《哈里波特和凤凰社》和《达芬奇密码》)

无论是浪迹街头还是在小餐馆打零工,克拉克都一次次的强调着:“我是一名教师。”不是角色扮演也没有嬉皮笑脸,他总是郑重地宣布自己的身份,略带骄傲。他那眼神中闪烁的光芒,让我们即使置身事外,也能清晰的感觉到克拉克对自己教师身份的强烈认同。他拥有坚定的教师信念,他以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有信念的教师才会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态度,才能真正体会“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乐趣与快感,并在工作中体味到幸福。也正是因为如此,克拉克在来到这所新学校时,才会在第一次见到那群调皮的学生时就脱口而出这三句话:“没人要他们,但我愿意”“我可以马上开始上课”“他们会爱我的”。

 当克拉克在课堂上的尝试失败,当克拉克精心布置的教室被捣毁,当克拉克甚至不被校长所理解一次,又一次。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换作自己,肯定已经坚持不了,丢盔弃甲而逃。但,隔天早晨,克拉克依旧镇定自若的坐在讲台上,他说:“我不会辞职。”那一份云淡风轻,很从容很智慧很飘逸。而这背后体现出的是教师信念的坚持与深化。信念是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束珍贵的光,连接理想与实践。坚持信念,使教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从心所欲不逾矩,坚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地走向职业的高处,不断地克服职业倦怠,不断地积极抗拒各种压力和挑战。而与学生的相处中,有效的积累教育经验,体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格境界的升华,又是一种对信念的深化。我想,这也是克拉克老师热血的动力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克拉克老师对教育有着坚定的信念,对自己所坚持的理想不离不弃,他也希望学生们树立一种信念,就是他们对自己,以及他们所做的事情要有足够的信心,有勇气为自己的信念、梦想和主张而努力。这是一种信念的传递,教师将自己对于信念的坚守传承下去。影片中,温润幽默的克拉克老师有过唯一一次的大发雷霆,不是因为学生成绩差或是纪律差,只是他看到学生们明明能做到,却不愿意去做。这些孩子缺乏信念。影片的最后,我们都看到,全班学生已经在教师行为的潜移默化中建立拥有了信念,并逐步深化,我们也相信,在以后的人生中,他们会坚持,会继续传递。

信念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坚守信念是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只有你一个人孤军奋战时,会感到孤独。但一时的喧闹也并不能代表什么,悠远动听,直达人心的往往只是旷野中那一支竹箫,坚定的信念会是最美的曲调。

案例正文

一、热血教师迷茫探路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90年代,‘Ron Clark’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离开了出身的小镇,来到了纽约哈林黑人区执教,美国黑人区的情况如种族歧视、暴力虐待、抢劫枪战……各种社会问题虽不如80年代那么严重,却依然在90年代盛行。他以前带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班级,而且成绩也非常的好。但他来纽约后所带的班级是全校最差的,老师被这些学生气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家长、学生自己都已经放弃了,但这个带着金丝边眼镜,打着领带衬衫,褐色头发的男人却勇敢地担起了教育他们的责任。

无论是浪迹街头还是在小餐馆打零工,克拉克都一次次的强调着:“我是一名教师。”不是角色扮演也没有嬉皮笑脸,他总是郑重地宣布自己的身份,略带骄傲。他那眼神中闪烁的光芒,让我们即使置身事外,也能清晰的感觉到克拉克对自己教师身份的强烈认同。他拥有坚定的教师信念,他以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有信念的教师才会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态度,才能真正体会“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乐趣与快感,并在工作中体味到幸福。也正是因为如此,克拉克在来到这所新学校时,才会在第一次见到那群调皮的学生时就脱口而出这三句话:“没人要他们,但我愿意”“我可以马上开始上课”“他们会爱我的”。    

当克拉克在课堂上的尝试失败,当克拉克精心布置的教室被捣毁,当克拉克甚至不被校长所理解一次,又一次。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换作自己,肯定已经坚持不了,丢盔弃甲而逃。但,隔天早晨,克拉克依旧镇定自若的坐在讲台上,他说:“我不会辞职。”那一份云淡风轻,很从容很智慧很飘逸。而这背后体现出的是教师信念的坚持与深化。信念是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束珍贵的光,连接理想与实践。坚持信念,使教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从心所欲不逾矩,坚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地走向职业的高处,不断地克服职业倦怠,不断地积极抗拒各种压力和挑战。而与学生的相处中,有效的积累教育经验,体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格境界的升华,又是一种对信念的深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克拉克老师对教育有着坚定的信念,对自己所坚持的理想不离不弃,他也希望学生们树立一种信念,就是他们对自己,以及他们所做的事情要有足够的信心,有勇气为自己的信念、梦想和主张而努力。这是一种信念的传递,教师将自己对于信念的坚守传承下去。影片中,温润幽默的克拉克老师有过唯一一次的大发雷霆,不是因为学生成绩差或是纪律差,只是他看到学生们明明能做到,却不愿意去做。这些孩子缺乏信念。影片的最后,我们都看到,全班学生已经在教师行为的潜移默化中建立拥有了信念,并逐步深化,我们也相信,在以后的人生中,他们会坚持,会继续传递。

信念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坚守信念是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只有你一个人孤军奋战时,会感到孤独。但一时的喧闹也并不能代表什么,悠远动听,直达人心的往往只是旷野中那一支竹箫,坚定的信念会是最美的曲调。

  • 独特的教育方式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听他一堂课,他跟学生们“做交易”,他买了一大桌子的软饮料,说:“听我讲15秒,时间一到我就喝一罐,你们不是爱捉弄老师吗,那好,看老师能不能喝完这一桌的东西。”就这样他用了一个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当一个学生能回答出一个动词是什么,他都感到兴奋不已,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鼓励。他为了帮助全班记住美国的24位总统,在全班不屑的起哄声中摇头晃脑的跳了段自编自演的president rap,当学生和他一起载歌载舞的时候,这不是说明了他已经得到了这批“问题学生”的认同吗?而且也使那些学生获得了应学的知识。

1.他上的第一节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订了班规,而班规的第一条就是:我们是一家人。因为是一家人,所以他倾注了所有的爱,无论是怎样的差生,他都用心的爱着。他用耐心与坚韧将自己制定的班规一条一条地渗透给学生,用一条条很基本的班规来规范一个班级,但是这些班规却不像我们的规矩一样,白纸黑字,透漏着严肃,而是五彩缤纷,富有生动趣味。 

2. 他刚上任就开始到学生家里走访。基本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状况,找到了学生思想或心理问题的成因。 

3. 他用他的爱心与智慧,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感染了学生:为了吸引学生安静认真地听自己讲课,他承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每过15秒钟,他就喝下一瓶巧克力奶。为了看老师出丑(呕吐),也为了好奇,学生真的安静地听老师讲课。一节课下来,老师喝掉了将近120瓶巧克力牛奶。虽然难受,但老师让学生看见了自己要他们学习知识的毅力和决心。 

4. 为了让学生记住美国的总统和历史事件,老师自编了说唱,配上音乐,边跳边唱。当学生从惊奇、雀跃、参与中平静下来之后,他们感受到了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带来的神奇变化,更感受到了老师为了让他们学习好,所付出的努力。 5. 为了融入学生,他向学生学跳绳,学生跟他学知识,这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想象,

但是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就应该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相处。 

6. 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们的特长,对班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最后的毕业发奖典礼上,他给每一位学生都颁发了特长奖。这不但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7.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心,老师在教室中摆放一个大蛋糕,插上蜡烛,用自己跳崖的事例,告诉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老师。我想,如果班规能够以为了他们能成为有用的人的爱心做基础,并能详细化,注重生活的点点滴滴,再配以耐心与坚持和正面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强制,我想我们的学生也一定能接受并遵守 。 

8. 即使他肺炎生病在家的时候,为了课程的进度,他录下上课的内容,在教室里播放。听课时当一个学生想做小动作的时候,他也已经在录像里指了出来,说明他是多么地了解这些学生。正因为他的了解,他才能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年能逐渐得到这些问题学生的认同

克拉克在他所在的班级中,很多时候是学生看不上他的,但是在影片播放过程中,他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补课,并在补课过程中施行鼓励教育。笔者发现,影片从头至尾展示的都是克拉克的鼓励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一步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据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可知: 老师的期望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进步。[2]所以,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功的鉴定信念,对他们满怀期待。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和转化的,学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应根植于爱,看重他们,不鄙视他们,尊重他们,加倍的热爱他们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和鼓励,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伯拉罕.马斯格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马上做点事情作为报偿的欲望。”而教师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可以驱散学生积累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找回他们一时失去的自尊。

在影片中,克拉克作为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只是用简单的糖果的奖励,并非更大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是调动被激励着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条件下能发挥巨大作用。但其不具有绝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激励作用会逐渐降低,所以要适当、适时使用。教育中,对学生的鼓励教育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防止学生过度追求物质,避免造成对其价值标准的误导。实践也证明只有满足学生具有自励作用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才能够激发出稳定而持久的热情,可以起到物质激励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的好行为”。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外部奖励的适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内部动机作用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4]实践证明,鼓励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教育的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

他的种种做法,其实都是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他对教育的热情,诚挚与耐心。他在管理常规的过程中,始终没有一句对学生的侮辱、不耐烦、指责的字眼,而是始终用正面、鼓励、引导性话语告诉学生,老师爱他们,大家是一个大家庭。

三、《热血教师》的教育启示

新教师在面对新环境、新班级时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上任初期通常无法与学生很好的相处,沟通交流方面有困难,甚至师生间存在着一种生疏感。明星班主任克拉克亦是如此。典型的就是在发生莎美卡插队事迹后,同学们恶意破坏克拉克亲手布置的教室,以及课间对他刻意的躲避、疏远。电影的第一个片段讲述了克拉克与一个叫哈德里·克雷格的小男孩的故事。克雷格的老师坚定的觉得他什么也学不会,所以把他像垃圾一样扔到了垃圾桶里,为了帮助小男孩找回自信心,克拉克在自我介绍之后“卖萌”地说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请小男孩告诉他。明星教师克拉克想通过这件小事告诉小男孩他是能够学会东西的,这里折射出克拉克关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带班理念。那么明星班主任克拉克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是如何坚持自己的带班理念的呢?在上第一节课时,克拉克就明确提出了第一条班规:“We are family”!它的目的就在于告诉同学们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家需要像对待家人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在处理泰肖恩与马里奥的打架事件时,克拉克相信莎美卡的管理能力,相信泰肖恩的内心深处也有着美好的追求。因此,明星班主任要想坚持自己的带班理念,关键就在于坚持理念的本真,可是体现理念的具体做法我们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的。例如克拉克以学跳双绳为交换条件让孩子们跟他学习7年级的知识,又如要求胡里奥以3次一小时的学习时间作为偷钱包的代价,以及他对其他学生课外的辅导与交流等等,都是他用另类的方式表达着对学生的关爱。

如果学生是早晨的太阳,那么“问题学生”就是迟升的朝阳。部分老师对那些虽然经过多次说服教育却仍未见成效的孩子,往往会显露出厌烦、鄙视的态度,甚至放任不管。其实这样的态度无论是对学生本身的发展,或是学校教学的正常秩序,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然而,“问题学生”自身也是自卑与自负共存的矛盾结合体,所以面对这群迟升的朝阳,我们需要更加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每个明星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并引以为豪的管理模式,然而极品学生往往会对新教师过往的成功不屑一顾,甚至提出挑战。克拉克最初想利用布置一个全新的教室在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可结果却不尽人意。之后克拉克揣着自己的人生理念“敢于做梦,勇于冒险”言传身教,一步一步的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如独自在校长办公室为孩子们辩解,争取校长对孩子们的尊敬与信任等行为,无不紧扣孩子们的心弦;举办“点亮希望”的班会,使孩子们在心灵上与自己的人生理念产生了碰撞;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和指引着他们为最后的考试而并肩作战、努力奋斗。这告诉我们:面对新学生,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关注他们,走进孩子的心灵。班级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学生处于充满和谐的氛围中,从可能开开心心的学习与生活,才会乐意配合教师的工作,从而达到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受国际大环境以及个体成长环境等的影响,90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张扬个性。中小学教师是最先感受到新生代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特征的专业工作者之一,他们在对“90后”的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他们与之前学生的不同。而新生代学生的出现也自然而然的对明星教师提出了的新的挑战、新的要求——“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他们也必须在深入了解新生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原已固定化的教育理念与教授方法,才可能实现他们的教育目标。明星教师克拉克,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独特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他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叛逆心理,以喝牛奶的极端方式使学生认认真真的听完了一堂语法课;利用胡里奥对数学的敏感,以边打牌边教学的方式培养他的数学才能;他还利用学生的爱好和学习状况,将历史知识改编为Rap (美国黑人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说唱音乐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历史知识。所以明星教师面对新问题时,要想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它要求明星教师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并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第二要敢于创新教学,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这样才能继续开创出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

  • 给教师带来的启示及思考

一、《热血教师》的启示

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自己班上的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取不同的教法,使学生有种“常新”的感觉。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只是按照参考教案,循规蹈矩,那么在下面等着引导和指导的未来栋梁们又怎么能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呢?像克拉克所面对的是在纽约哈林黑人区,一个令所有教师头疼的班级,这个班级,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换了六个教师。以至于克拉克到的时候,那个气愤得离开的教师让校长自己去管那帮小混蛋。而克拉克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地听他一堂课,他跟学生们“做交易”。他用了一个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他承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每过15秒钟,他就喝下一瓶酸奶。为了看老师出丑,也为了好奇,学生真的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老师喝掉了不知道多少瓶酸奶。他为了帮助全班学生都记住美国的24位总统,在全班不屑的起哄声中摇头晃脑地跳了段自编自演的president rap,当学生和他一起载歌载舞的时候,这不是表明了他已经使那些学生获得了应学的知识了吗?在这样的教学氛围熏陶下,克拉克的学生能没有创新思想吗?学业能没有建树吗?答案是肯定的,最后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愿听、愿想、愿说”,“敢疑、敢说、敢辩”。克拉克在第一堂课就教育学生们要有梦想,说自己和学生们是一家人,自己永远不会离开。学生们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在桌上或躺或坐,东歪西倒,有聊天的、嚼口香糖的、抹唇彩的,当着教师扔书,骂老师是白痴,甚至在班里打赌说老师几天后会受不了而离开。就是这样在克拉克的创新思想引导下,在克拉克的不懈努力中,具有不同才能的孩子都有了惊人的进步和发展。调皮捣蛋拥有天生领导能力的莎美卡取得全区第一的优异成绩;寡言少语的胡里奥,其实热情豪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抱负。
二、对创新教育的思考
  以克拉克为楷模,引我校“543”教学模式为导航,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自己向创新型教师发展。
  引导课堂自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创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作保证。我们学校正在推行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精品课堂的“543”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如在上语法课时,我打破以前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老师再讲的模式。我先选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旧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思考总结归纳做课前热身,通过课前热身导出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个过程是通过学生自己独学、对学、组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努力创设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与语境。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我们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训练他们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表现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我在学习人物传记性质的文章时,在快读与细读之后,也就是在整体理解与细节理解之后,我让一名学生扮演主角,其他学生扮演记者采访主角实地操练,水平各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大家都有操练的机会,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其中来。学生有时还问一些课外的东西,这也说明他们真正思考,并运用知识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它呼唤创造型人才的诞生,也为他们的诞生提供了沃土。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就像克拉克一样,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班里的性格各异的学生,最终会帮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蔚蓝天空。

结语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像电影中的校长所说的那样追求成绩,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而已吗?对于学生的自身,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就可以不去关注了吗?我想“教育”这两个字,不仅仅指的是“教”,还在“育”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更多的是去追求教学的成绩结果,比较单一的将心思放在了如何提升学生的成绩上,以致使好多的教育教学研究局限于“教”的问题而忽视了“育”的问题。我想,“教”的问题固然重要,但“育”何尝不重要呢,甚至“育”所带来的教育教学影响是远远要超过“教”的。就像电影中那些“问题学生”一样,即使再会教的老师也最终因受不了而离开,最后克拉克老师却解决了问题并改变了他们,我想关键就在于克拉克老师首先关注的是学生们自身的生活、品性,先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尊重人,如何做梦与追梦,然后再慢慢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教授他们知识。可见,做好“育”的工作最终也会促进“教”的质量。 

从克拉克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优秀教师的养成主要来自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克拉克老师毅然放弃了原先的职位与荣耀,闯进了纽约最让人头疼的班级中教学,而且从他与校长的多次对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教师要想成长,要敢于放弃名利,更不能名利化。教育研究就应当是纯粹性的,当以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热爱为基础,我们可以看得出克拉克老师已经将教学看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职业,将学生看成自己家庭的成员而不是工作手段,这在我们现实教育教学研究中是难得的。教师还当正面对待真实的教学生活问题,像电影中出现问题,校长与辞退的教师没有解决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面对,也害怕面对万一改变不了带来的麻烦,更不能意识到这一问题解决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就像克拉克老师在电影中对学生说的那样,是“教学相长”的,他用自己的才智将美国总统编成学生喜欢的说唱形式,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方法。所以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哪怕问题时多么的复杂而困难,这是对学生的负责,而且问题的解决也会让一名教师从中获得教育教学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素养,可见教师的教学研究这一过程对于一名教师的重大意义,这也许就是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有一句话说“痛并快乐着”。不过,我们应当意识到,一些教育教学问题是明了的,是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但有些问题是需要教师主动去发现、研究并找到适当方法解决的,当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从自身角度去正确审视自己的问题,无论是态度还是方法;教师要有主动性、参与性,在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成长,不能单单动用教育理论,智慧出自于生活的实践更要应用于实践。

 

案例思考题

 

    1. 在教学方式探讨中,除了案例中提到的思考,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 该老师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遇到什么难题?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解决遇到的难题?

 

 

案例使用说明

 

1.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适合课程:中小学校校改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学目的

(1)积累关于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2)形成加强教师教育文化建设的意识,增强分析相关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培养学校教师特色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思维品质。

3.教学建议

环节安排:提前四周利用一节时间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分为4-6个小组→小组查阅资料、走访学校、镇教育局和课下讨论→各组形成解决问题方案→上课汇报→课上学生研讨→教师点评。

人数要求:40人以下的班级教学。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讨论为主,讲授点评为辅。

组织引导:教师布置任务清晰,预习要求明确。

          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参考资料。

          给予学习者必要的调查技能训练,便于调查工作展开。

          学生课下讨论需要及时指导并给出建议。

4、活动设计建议:

课前计划四节课,要求学生完成案例阅读,搜集相关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资料,走访情形类似的学校。

上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将桌椅分组摆成弧形,为每个小组准备编号和姓名的桌签。每个小组提供一张小组讨论记录表,包括每个人的发言记录和综合的观点。同时,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录像或者录音工作。教师准备好点评的资料和提纲。

下课后教师及时总结案例教学的得失,以便改进后续的教学行为。

5.推荐阅读

[1]孟红.观看《热血青年》后的思考[J].教育艺术,2012,7,36-43.

[2]田秀峰.从电影《热血青年》谈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J] 文化界,2012,12,352.

[3]王尚、姜乐仁.启发式教学法浅谈.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06

所有回复
  • chenwendong 2020-11-26

    如果学生是早晨的太阳,那么“问题学生”就是迟升的朝阳。部分老师对那些虽然经过多次说服教育却仍未见成效的孩子,往往会显露出厌烦、鄙视的态度,甚至放任不管。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yanzhihong 2020-11-26

    信念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坚守信念是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只有你一个人孤军奋战时,会感到孤独。但一时的喧闹也并不能代表什么,悠远动听,直达人心的往往只是旷野中那一支竹箫,坚定的信念会是最美的曲调。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xueyu 2020-11-26

    做好“育”的工作最终也会促进“教”的质量。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