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榜样的力量
教师,一个光荣而神圣的称谓,同时又是一个让人引以为豪的职业。那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能让自己不辱于这个至高无上的名称,就成为我神圣的目标。我们的社会对教师作为榜样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位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阳光照耀在每位学生身上,让他们倍感温暖,榜样能带给他们能量,更阳光的成长。
记得我刚上班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她个头不高,身体有些残疾,走路一跛一跛的,很多同学都不跟她玩,甚至还在背后嘲笑她。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能命令学生去跟她做朋友,而是主动跟她交谈,了解她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感觉到她是个很乐观的孩子,学习也努力,慢慢熟悉了,我会时不时的把她叫到我的宿舍里,帮她打水洗头,做好吃的也与她分享,学生们看在眼里,越来越多的同学来帮助她,打饭,打水,整理床铺,如果有人再评头论足,就会有同学直接反驳回去。这让我很欣慰,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一个好的老师绝不仅限于榜样作用,一个好的老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了。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现在的主,比我们那个时代接触社会早,很多流行我们不懂的东西他们现在都懂,甚至比老师知道的都多。手机,网络、媒体充斥着很多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内容,这些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能够分辨哪些是健康的,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郭些是不健康的,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心里,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课堂内外的谆谆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等,虽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第二,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第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一一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
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