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思议评”四要素精品课堂教学模式
许昌新区实验学校 郭甜甜
摘 要:“导思议评”四要素精品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效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一,以丰富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为支撑,由“导、思、议、评”四个要素组成。其中“导”,可以是导语,也可以是导学,也可以既有导语,又有导学,是对本节课的导入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思”,即学生带着老师导学的问题,自学书本知识,独立思考,从书中获取答案,形成自己的见解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议”,可以是对议,组议,也可以是全班共同讨论,点评,集同学智慧,辨明真伪,达成共识,探究获取规律及方法技巧;“评”可以是师生共评,或者由老师引导总结知识要点,思路,规律以及方法技巧。“导思议评”四要素精品课堂教学模式就像一扇门,使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天地,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导 思 议 评
一、“导思议评”四要素精品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个学派,它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洛克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的是人,是人对他自己的看法。罗杰斯在人本主义研究中提出两个概念“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前者是指任何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能达到“自我实现”;后者是有权利从他周围群体中获得无条件的正面帮助,从而使他自己更加完善。马斯洛的理论发展了“自我实现”这一理论,他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合作学习理论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沟通、理解、氛围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在科学研究上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强调解释的方法、研究的文化制约性和认识成果的个体经验性,力图把个体的态度倾向和价值原则渗透到研究成果工作中。人本主义突出了心理生活中情感和意志的层面,把他们看成人类生存本质和发展的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既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由于人们的经验及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者以合作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会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思维,而且易于体现个性化学习风格。
3. 社会互赖理论
美国的约翰逊兄弟将道奇的目标结构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社会互赖理论。他们认为:“合作中的积极互赖会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而在竞争中的消极互赖会形成对抗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不鼓励学业上的进步,而且会相互阻碍;在缺乏互赖的情况下,个人之间彼此不会有互动。”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看,当小组内的所有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他们依靠的是相互团结协作的力量,这种相互依靠既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也使小组成员互助和互爱,并且促使小组成功。
4. 认知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基本假定是:儿童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和交往发展起来的。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可以区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顺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地解决智力水平。第二种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独立解决问题,但是在成人或高水平同伴的帮助下可以成功解决问题。“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和潜在发展水平(成人引导或与其他能力较强的同学合力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较强同伴的合作之中。通过小组内部的争论、磋商、讨论、协调等方式小组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意见与解决办法,这是心理发展的社会关系的渊源,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维果茨基(1978 )认为,除了成人指导以外,儿童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讨论问题,也可以加速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的发展。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发展在于教师能否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合作,会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更高级的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导思议评”四要素精品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析
所谓“导”,可以是导语,也可以是导学,也可以既有导语,又有导学,是对本节课的导入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导语,即老师导入新课,可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可以复习旧知识或者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为本节课的学习铺垫;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过渡到新课。导学,老师给学生出示设置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突出重点,并且能为学生的自学思考指明方向,或者设置恰当的若干小问题逐步突破难点,或者明确本节课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要点,让学生的“思”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为学生的“思”铺设道路。“导”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谱写优美动人教学乐章的前奏。设计精美的“导”,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好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新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对所学新知心中有数。该环节主体是教师,全部由教师承担,也可以是教师主导下的师生互动。该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完成。
所谓“思”,就是自主学习,深思。即学生带着老师导学的问题,自学书本知识,独立思考,从书中获取答案,形成自己的见解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要求学生在书本上有学习痕迹,老师可指导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的方法;或者把自学的知识点或疑惑的问题写在固定的本子上,为下一环节的“议”中交流探讨做准备。“思” 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教师提出的有效任务,结合自主学习,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必思考的良好习惯。此环节主体为学生,可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限定时间,参考时间十二分钟。
所谓“议”, 可以是对议也可以是组议。对议即同桌或者周边学生,交流,讨论导学中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要点,或学习中遇到的疑惑问题,或者交流,讨论自学收获。组议即小组内交流学习,探究,解决自学过程的疑惑。或者是解决老师出示的问题。小组讨论学习中老师着重关注待进生,他们只要学会了,其他学生就没问题了。疑难问题的思路着重关注优等生,让他们给本组同学做好引导。同时,该环节也可以全班共同讨论、点评,集同学智慧、辨明真伪、达成共识,探究获取规律及方法技巧。“议”的过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也是最为活跃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由思考转向表达,由自主学习转向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形式灵活、气氛热烈,所以这一环节有很强的可塑性。此环节的主体仍然为学生,需要给学生限定时间,参考时间为十分钟左右。
所谓“评”,可以是师生共评,也可以是老师点评。针对老师预设问题,让学生解答,小组展示学习的知识点,师生共评。或者学生总结展示学习所得或提出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老师进行点评,并引导总结知识要点、思路、规律以及方法技巧;再者可以通过提问或练习,引导学生明确易混点、易错点以及易漏点。让学生更精准,更全面地学到知识、规律以及方法。“评”的过程是教师开始对本节的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这一环节关键是要评出学生的对与错,并且说明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既不要不做任何评价,又忌讳不负责任的评价。此环节的主体是师生共同参与,参考时间为六分钟左右。
三、针对“导思议评”四要素精品课堂教学模式的总结
1. “导思议评”四要素精品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好模式,好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动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整体联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建设。它是一种能切实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角色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可操性的作用,不仅扩大了教学的容量,更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2. “导思议评”四要素精品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了“过程与评价”,让学生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始终处于紧张、有效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这里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堂”的引导者;学生则从以前的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研究者和知识传播者。
3. 加强学生对这种高效学习模式的认识,毕竟学生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过“不适应”“不习惯”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耐心讲解这种课堂模式的优势,指导学生如何真正参与到这种学习模式中,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4. 针对英语学科,练习相关英语语法知识点是最起码的要求,那么在课堂四要素中就可以再加一个“Exercise”的过程,这样更符合英语学科的特殊性。
总之,“导思议评”四要素精品课堂教学模式就像一扇门,使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天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势,而且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许昌新区实验学校把所有学科都纳入该模式,“先入模,再熟练掌握和自如运用的基础上再脱模”。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启迪学生智慧,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杭.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四)[J].学科教育,1999,(3).
[3]林生傅.新教学理论与策略[M].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9.
[4] 刘启艳.论合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M].北京:北京教育,2001.
[5] 李晓文、王莹. 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马斯洛. 许金声等译. 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4.
[7]孟昭兰. 普通心理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8]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9]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10] 盛群力.小组互动合作学习革新评述[J].外国教育资料,1992,2:21.
[11] 施良方、崔允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 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1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4] 赵长林.解读行为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15] 郑淑贞,盛群力:社会互赖理论对合作学习设计的启示.[J]教育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