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教学激情 打开教育未来
禹州市火龙镇中心学校:赵留伟
一、学习永威经验 积极追求激情教学
激情传递,引领奔跑。我对蔡校长,一位75岁的老人的所作所为感到由衷的佩服,每天蔡校长都会在课间集会上“歇斯底里”的讲话,喊话或训话。是那么精神饱满,他语言中的激情充斥着整个校园,渗透到每个师生的心里,这种激情的传递,使每个师生都永葆青春,用一颗火热的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蔡校长就是要把他自己的工作激情不停的传递给自己的老师和学生,他像一面旗帜插在师生的心中,带领着这所学校去奔跑。
精细管理,认真落实。精细管理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每个部位,师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详细的规定,并且责任到人,层层追究,比如:晚上寝室有学生说话;餐厅有学生浪费饭菜等,都有人监管并及时上报处理,否则就会责任追究。一次,我在课间时,发现一位学生在教室写检查,问后才知道,是因为上课坐姿不端正的问题。而我们也制定了完备的制度,但常常是挂在墙上或放在档案盒里,没有真正落实,害怕落实起来会得罪人,这能管好学校吗?
勤快教学,追求优秀。永威学校可以说没有一个懒老师和懒学生,这是他们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从上到下都是匆忙的身影,首先是蔡校长,75岁了,还在起早贪黑的检查,巡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何况其他师生呢?人之初,性本懒,怎样克服“懒”,这是我们当领导的必须思考的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让别人做,必须自己先做到,不能只靠嘴,不动腿。他们的“四清”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今日事今日毕,绝不能因为“忙”或者“懒”而推拖到明天,实际上就是必须强制自己克服这个“懒”。
大家都知道,鱼儿是世界上最勤快的动物,整日睁着眼,四处游动,这样勤快的“鱼”方要放在寺庙中不停地敲打,这也许是佛在暗示人们响鼓也需重锤敲,快马仍得响鞭催。
永威学校的“四清”教学模式,从“堂堂清,日日清”到“周周清,月月清”实际上都是在督促提问“后进生”,而我们担心的是提问后进生耽误时间,只重视提问优秀生,也就是所谓的“门面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我们能实现“精英教育”的梦想吗?只要我们坚信蔡校长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创造“人人满分”的神话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培养感情,以真诚和信任动其心。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要正确认识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觉老师是爱他的,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任务。
树立自信,以学生的优点励起志。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当你与后进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老师不但要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观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的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这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同心协力,让学生在互助中共进。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完成任务,打造高效课堂。永威的高效课堂不在于课堂的节奏快,容量大,而在于在老师的引导下“限时限量”地完成学生应该完成的当堂学习任务,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时间。
全员参与,重在“后进生”的知识掌握,让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中提高自己,用后进生的“高效”来推动整节课的高效。“点拨”高效,每一个教学步骤都不允许老师出现“无效语言”,老师毕竟是老师,他们的阅历和专业知识含量都远远高于学生,学生自学讨论解决问题是有限的,需要老师高屋建瓴的点拨,老师的精准点拨不能少,永威老师做到了。这无形当中会推动学生的思维向更高更深层次进展。比如他们的《最后一课》中背景的介绍,段落的划分等。
三、完善教学设施 推动教学前进
用爱促进教学,推进课改进行。由于我校刚刚异地搬迁,底子薄,设备陈旧,经济上远远不能与永威比,我们无钱,但是我们有无限的“爱”和“关心”,这是我们最丰富最宝贵的资源,这一点不比永威逊色,人并不都是为钱而活着,我们要想办法把他送给广大师生,最重要的是毫无吝啬的送给我们广大师生背后的那些人,使我们的“课改”能顺利进。
培训课改队伍,统一思想观念,加强教研组工作,以评课、赛课为抓手,发放u盘,实行同级分头备课,共同研课,资源共享,先从七年级扎实推进这个“课改”。想办法用一体印刷机为学生打印“周周清”知识点,借家长之帆,助教师之力,航好“课改”之船,做好“四清”教学模式的落地生根工作。学校非常重视“课改”先进经验对学校课改的借鉴作用,选派教师走出去学习,让教师直接去吸收丰富的营养,带回学校,通过写汇报、座谈、上课等方式,传输给全校教师,让这些外部资源在我校的“课改”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
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主抓了:第一,组织教师学习,让教师理解接受新课程;第二,开展《教师讲坛》交流改革教育教学策略,提高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把新课程的理念转换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新课程推向班级课堂层面,把理想课程转变为现实课程;第三,引导教师较好的把握教材,有效地实施课程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学习管理。用自己的文化来实现“角角落落有文化,面面墙壁会说话”的育人效果。继续完善和加强“一日一会制”,向蔡校长学习,坚持真正把每天集会上成师生的奋进会,励志会,加油会,并把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养成教育,惜时教育等各项教育活动渗透其中。学校推行新课程改革时,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制订了实施新课改的五个制度,五个制度要求明确具体,切合实际,从制度上来排除实施新课程改革遇到的各种阻力,强制所有教师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之中,强化了新课改工作,使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有了制度保证。
我相信只要用我们的“真心、专心、用心”不搞虚假,真抓实干,善于思考,敢于担当,抱着一个必胜信念,用一个持之以恒的态度,信心和决心,会走出一条适合我校特色的“课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