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陈晓飞发起了2020-10-27
1
回复
7
浏览

语文教学反思

 

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此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是两个理科班,理科班的学生普遍情况是语文学科基础较薄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但较好的一面是理科生思维严谨,爱动脑,只要合理引导,也能取得不小的收获。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过去的一学期,我要求学生用专门的笔记本积累好词好句,课本上的,卷子上的,练习题上的成语是积累的重点内容。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虽然时间紧迫,但是我每周会尽量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一些网络文学作品,除了恋爱就没有其它内容了;一些很火的畅销书其实并不适合我们的学生现在去阅读,比如很火的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些书,学生读了,只是记得一些情节,对价值观的塑造,文学欣赏能力的提升这些方面实在找不出什么益处来,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一定得让学生明白哪些可以看,哪些不能看,哪些是只能作为消遣的东西。因此即便是一周一节的阅读课,我也会对书籍的选择提出严格要求,名著、作文素材、文学类杂志是首选。争取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十分关键的。每一堂课都要踏踏实实,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要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有充足的收获。不过,想要每一节都送给学生满满的“干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下足功夫,好好钻研所讲的内容,弄懂弄透,只有“以其昭昭,才能使人昭昭”。

当然,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有好的内容没有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不行的。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但是扪心自问,我自己对于教学方法的思索确实太少了,在接下来要继续努力。

反思总结自己的课堂遇到过许多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还有待解决。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一个班成绩不错,另一个班成绩比较差。反思原因,成绩不错的班级主要得益于班级整体浓厚的学习氛围,两班授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作业也都相同,但是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这个班的听课效率非常高,只要是教过的知识点,下次再提到,一定能有不少同学快速回答出来。但是另一个班课堂纪律不理想,所以同样是讲过的内容,再问到的时候能回答出来的寥寥无几。对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当苦恼,后来渐渐发现了问题根源所在:老师除了要讲好课,一定要用心与学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的“亲信”呢,则需要教之以严,教之以方,教之以爱。之前一味的关注成绩差的班纪律不好,听课效率低,其实这个班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这群学生们性格活泼外向,思维非常活跃,喜欢表达自己,喜欢课上主动发言,虽然成绩不好,但每次作业都交的比较齐,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对待作业。发现了他们这些优点之后,我也深刻反省自己,不能只看见不好的那一面,要多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真心的鼓励就是爱。改变了心态之后,近来他们课上的表现确实令我欣喜。

作为一名入职两年的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认识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语文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此,一定要立志成为一名有作为的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