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同课异构”鄢陵评课纪实
wangjunjie发起了话题2020-11-29
13
回复
48
浏览

一节好课,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同课异构”鄢陵评课纪实

许昌教研室    王俊杰

    2020年11月5日,我到鄢陵一高听了鄢陵一高、鄢陵二高两所高中,六位老师,三个年级的“同课异构”示范课。总体印象是“朴实不乏灵动,真实少有做作”,各有千秋,特色明显,不虚此行。

    发展是课堂最好的效果,学生的发展成长,老师的发展成长构成的良性的“教学相长”,也是语文教学最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坚守与革新,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语文人思索的问题。

一、语文课的定位要准确

语文课是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鉴赏、运用等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不能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政治课,甚至一些自然科学课。这六位老师的课都没有走偏,值得肯定。

语文课不是老师的个人表演课,让学生学会学习,进步成长才是目的。朴实,真实,扎实,不做作的课,才是真实的好的语文课。

对每节课的课型,什么课需要完成什么目标,定位要准。高一的课怎么上,学情怎样,教学目标是什么,高二的语文课该怎么上,高三的课该怎么上,新授课和复习课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文体该如何教学,哪一部分最该解决什么问题,老师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和明确的课堂定位。高三的“同课异构”为《劝学》复习课。鄢陵一高的常娜老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通过让学生背诵等方式强化学生记忆,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落实背诵,这很好。但这个时间到底是放在课上还是课下,如何落实到位,如何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考,学以致用,需要老师把握。

常娜老师通过对《劝学》思想内容的分析,类似名言警句的梳理归纳,完成了对作文名言警句类作文的训练,这个在学生学时有余的情况下可以这样处理。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高考时我们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得分很低,是不是我们的学生对基本的文言字词,句式等掌握不足?文言文复习能不能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对文言文的复习可不可以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作文训练放在训练现代文时是不是更好?对文言文的复习要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不能飘,定位要准,不能把文言文讲成了现代文。

鄢陵二高的付燕方老师在这节复习课上,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运用,训练,就文言文讲文言,效果反而更扎实。

在高三复习文言文时,要明确:阅读课不等于写作课;以读促写是写作课;以写促读是阅读课;言为用不失本;言为重,重语体(现代文文为重,重文体);梳理旧知识要系统化而不碎片化;温故知新切忌随机性。

二、语文课要把握新课标,课改精髓

课改并不是否定以前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教法学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断创新。鄢陵一高的韩鹤太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成熟老师。他在讲授高一“同课异构”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对学生进行了“寻读法”“做批注”这两种学法的指导,这个学法在老师中并不新鲜,但高一的孩子新鲜,再加上韩老师对新课标理念变化在课堂中的落实,在学法指导下的有条不紊的层层推进,一节扎实有效的,有传承有发展的语文课就完成了。这也展示出了一个成熟老师的理性稳健思考。

鄢陵二高的付燕方老师在讲《劝学》复习课时,利用成语串记等最简捷的传统方法,也是传承与发展的范例。

本次听课,我感受到了两个学校的可喜的变化。鄢陵一高一如既往的稳,鄢陵二高动了,变了,在积极寻求课改的新模式,并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鄢陵二高的三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有拓展这个环节,这个拓展迁移是很好的,但从专业角度看,有些老师存在拓展太过的现象。什么才是正确的拓展,拓展该怎样有意识的体现,怎样的拓展才是有必要和有效的,这个问题还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打磨。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行,矫枉过正步伐过大也失去了拓展的本意。

语文课要有明确的开放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在生成性的语文课堂、语文教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放飞思想的空间,这个空间不是老师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不同于老师的空间,而是要让学生放飞思想,放飞心灵,尊重个性,张扬个性,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展示不一样的风格,思维更加开放。

总之,立足语文学科,理性对待现阶段语文教育的新要求尤为重要。

 三、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鄢陵一高、鄢陵二高的四位年轻教师都显示出了基本功扎实,思路清晰,亲和力强,有个性,有激情,气氛活跃等优点。也存在对一节课重点把控不强,想面面俱到却不深入,容量过大导致节奏过于紧张,思路清晰却疏于对细节的处理,方式新颖却套路化严重、不灵活等问题。这些需要老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加快成长。

比如在高二“同课异构”《过秦论》讲授中,鄢陵一高常金锁老师幽默风趣,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教学容量却有些过大;鄢陵二高的陈怡含老师存在针对少数学生而忽视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付燕方老师有无视学生随机问题的不足。

鄢陵二高推行了“三自主六环节”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总结教育规律,规范教师教学方面有一定益处,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可能有利有弊,不能过于刻板,能促进老师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才是最应该去讨论的。

最后,我有几句话送给大家:一要有教改的自觉意识;二要做一个清醒的革新者;三要适度处理好课堂效果的“实”与“趣”;四要适度把握好课堂内容的“广”与“深”。

目前,古诗文教学的课堂程序大致是:读文本,通文脉,明文意,点文旨,交(非“教”)文法,赏文采,依次下来,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至于“言”的处理,或者课前预习,导学案做作业,课堂开课一笔带过;或者教师通译文本,浅层次疏通大意;或者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译文。对于字词积累和句式规律等语言现象疏于梳理;淡化了对于古代汉语的必要积累,缺失了对于古代汉语规律的理性认识,这是十多年古诗文教学的痼疾。究其原因,一是“教”的改革和创新,古诗文教学改革淡化语法教学,创新教学矫枉过正;二是“考”的形式与导向,古汉语基础知识在试题中大多考查迁移运用能力,对于基础积累施行隐性的间接的测试,导致一线教学急功近利,好高骛远。

当然,成熟的教师,高效的课堂,往往会以“文”化“言”,这是一种理想的课堂境界。以“文”化“言”,不是无“言”,化“言”,是“文”与“言”的高度融合,这样的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润物细无声,古代语言文化的积累植入基于文本的赏析之中,文言知识的积累在运用中成长。古诗文教学的任务在“学”与“用”的融合中自然达标。这样的课堂,对一线教师执教水平的要求比较高,结果是现实中重“文”轻“言”的想象普遍存在,导致古诗文教学成为空中楼阁,古诗文基础教育严重缺钙,古诗文阅读在高考测评中沦为各板块中的成绩洼地。

比较直接的可行的教学方法是以“言”理“文”。

我们要在抓住语文的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关注职业发展,时代意义,关注学情的个性发展,文化传承的发展,做一个真正的,优秀的“语文人”。

谢谢大家!

2020.11.06

 

 

鄢陵县高中语文“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剪影

 

              王俊杰老师指导“同课异构”

 

韩鹤太老师讲授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常金锁老师讲授高二语文《过秦论》

常金锁老师学案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