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一颗心,百无聊赖谁人知                            ---再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
青荷发起了2019-07-25
3
回复
27
浏览

此间一颗心,百无聊赖谁人知

                           ---再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

许昌市第八中学  蔡慧君

   在用过的人教版和语文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是不能遗漏的经典。曾经以为自己读的已经不再会有知觉,不再会有感动,可是当我再次读到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错了。

这首词写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也是苏轼自1071年因上书谈论新法,遭人排挤自求外任的第11个年头了,继在杭州任通判、密州任知州、徐州任知州、湖州任知州后,在湖州任职不足三个月,因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后,被贬到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这是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细查苏轼14年来所任官职,先是杭州通判,通判,在宋时是以中央派员的身份,下到地方,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副官存在,负有地方的行政及监察职权,用以与地方行政长官形成制衡。制衡,也就意味着还是可以与地方平分秋色的,这也可以从杭州西湖的苏堤得到验证。知州,在宋朝,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了解了这个官职我突然明白了苏轼在密州“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出猎也反映了当时的日子还是前呼后拥、物质生活优越的;我也突然明白了苏轼在徐州任职时,面对汹汹肆虐的黄河水,他带领百姓抗洪灾、修黄楼时即便是累精神上也是欣慰和满足的;那《放鹤亭记》里的感叹现在想来也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了;而到了黄州,任了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是宋代散官官阶之一,授予官员,是一种级别的象征。一般认为“团练副使”为从八品。闲散不管事,当然也不会有充裕的薪俸,身边也没有必须追随侍奉的人员。

无论苏轼有没有流露过他内心的巨大落差,作为读者的我就已觉得日子大不如前了!虽然读书人本应清高,可贫穷有时真的能限制人的脚步。就在这一日,苏东坡和以前一样,冒着被人举报逃跑的风险,无聊地四处处游逛。黄州就在长江边,江边是他行走的理想之地。

波涛汹涌的长江又让东坡先生的思绪开始飞扬了,这大浪滔天的长江呀,流逝的不仅仅是江水,更是无涯时空里的众生吧!半迷糊半清醒之间,似乎看到了赤壁之战的壁垒,人说壁垒的西边是周瑜和曹操进行赤壁之战的赤壁,反正现在也去不了赤壁,不如将错就错,把它当成真的赤壁吧!那个赤壁,嶙峋利石直插高空,大风卷起的巨浪拍打石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骇人心魄!想周瑜作战时节,也应是这般景象,这样才配得上那英姿勃发的周瑜,才配得上那些英雄豪杰!

想那周瑜,建安三年(198年)和孙策一起分别与国色天姿的大乔小乔成婚,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孙权也是视他为亲信,举棋不定的重要关头只带周瑜一人和自己的母亲商量对策。一经决定,便把赤壁之战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了周瑜,也就有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仿佛只是闲聊间几句无心的安排,东吴儿郎们就已打得曹军四散溃逃。这时的周瑜家庭幸福,领导倚重,事业有成。而苏轼呢,少年结发的王弗已1065年去世,时间已过去将近20年,虽有朝云在侧,怎比原配伉俪情深?自己也自外任以来,离朝廷越来越远,想他也是少年登科,而今却只能流迹乡间。空有一腔才华,无处施展,甚至要羡慕如流星一样短暂绽放却终究短命的周瑜,内心里,渴望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心情该是多迫切!
      思绪回到现实,苏轼自己都觉得自己想多了,温饱都将不济,还想什么英雄抱负呀,头发也已从早些年就开始白了,现在更是垂垂老矣,然有梦还能实现吗?人生如梦,权当这也是一场梦吧!壶中尚有余酒,羡慕的英雄们吧!江水不息,明月永继,此心时时伴长夜无眠!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