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王安民 政治
摘 要: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有序展开。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新课程理念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本文着重从教学改革入手,阐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课; 教学改革;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发展潜能,从而提高其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使之全面、和谐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坚持推进新课程改革,运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底蕴
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要点知识都是一笔带过,而给学生留下巨大的思维和拓展空间,再加上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性和时政性,新教材的内容大大地丰富,与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切,金融、经济、法律、国际政治等领域的新知识不断融入,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去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熟悉并精通原版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又要不断地涉猎新的社会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否则,面对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进而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把影音文件、重要新闻、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搬进课堂,以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直接感知、真实感受的需要。这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展示政治知识的真实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底蕴。
首先,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只有提高了基本理论,才能在教学中防止非政治倾向。其次,提高和改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应具备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另外,政治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等教育科学方面知识。因为只有掌握教育理论,才能把握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遵循教育规律的要求去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真正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对思想政治课来讲、更需要用教育理论去正确指导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治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还应学会一点青年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知识,使青少年的思想政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要不断转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关键的一步是要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如果不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感觉枯燥无味。思想政治课如果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一节课的方式进行,必然要被淘汰。因此在政治课教学方式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l大胆转变教师的角色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先生教书,学生念书” ,只重视“书”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教学的发展功效与育人功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大胆转变角色,要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要善于扮演导演角色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就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地得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大胆转变教学的组织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为主。由于它过分强调教师的外在诱导和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冷落了发现和探究。新课程理念则认为:教学不只是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也是课程开发的过程。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已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它大多从感知理性知识开始,通过例证分析、尝试实践、独立应用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生通过学习,对教材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解到巩固到应用,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的培育。显然,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生会自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常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调查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一些主观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谈他们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促使他们个性的成长,锻炼全面的素质能力,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
4、运用多元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日益暴露出其诸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十分必要。新课标强调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
三、转变政治课教学理念
现代化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里也包括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因此,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最具根本性的在于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着力诱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兴趣盎然的教学情境: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组织探究学习的教学讨论: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贯彻实施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除了要以考察为目标外,还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总括起来讲,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学会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政治课教学必须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化,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总之,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运用新课程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和谐的教与学创造条件,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政治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政治学科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视,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努力做到形式与内容并举。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一定能和新课程一起成长。